
在京城,有一個獨特的HAM族,張東、韓皓就是這個“風語者”中的一員。張東說,HAM的魅力在于把不認識的陌生人結成朋友,眼界從此更寬廣,生活從此更豐富。
“火腿”開啟新生活
那一天,張東開著自己的“大切”到信恒大廈找客戶,然而,車至牛街,他怎么也想不起來該怎么走。熟悉上網的朋友可能會說——簡單,上百度搜一下不就行了。張東說:“不用了,我是HAM?!睆垨|打開車載電臺,傾刻,尋找幫助的無線電波劃向了天際。
“CQ,CQ,CQ,這里是BG1UDK呼叫,請問有人抄收嗎?OVER?!?br/> 很快電波那端就傳來一個陌生而又熱情的聲音。張東接著對話:“感謝你的回應,我的位置是牛街,抄收你的信號59。請問去信恒大廈怎么走?OVER?!?br/> 問清楚張東的位置后,這位HAM用電波順利將張東引導到了目的地。
“指路只是‘火腿’中最基本的互助項目”,張東如今已經是半個老“火腿”了,“有了HAM,我的生活就變了,原來喝酒打麻將,如今生活已經離不開HAM了?!?br/> 什么是HAM呢?在張東和他的好哥們韓皓的解釋下,記者明白了,HAM就是業余無線電愛好者的稱呼,在英文里面,這個單詞的一個解釋是“火腿”,不少的“火腿”族每次都要向別人解釋一下,這不是吃的“火腿”喲。為什么叫HAM呢?原來100年前,美國哈佛大學業余無線電社團的三名成員用自己姓氏的第一個字母,組成了“HAM”,后來發展成為全世界業余無線電人員共同的稱呼了。
張東他們倆人接觸HAM還得追溯到2005年底。當時,他倆去二手市場用200元淘到一個小手臺,于是就在家里或出門時偶爾玩一下,覺得挺好玩。這時他們還是“香腸”,也就是沒有執照的無線電愛好者。時間長了,他們發現手臺的通話范圍小、局限性大,于是又到西四繼續淘了一個二手健伍的車載臺,這下子通話距離遠了,10公里都是輕松可達的范圍。
裝上車載臺,兩個人一陣興奮,學著“火腿”的規矩,拿起話筒喊了起來:“CQ,CQ,CQ,有沒有友臺抄收?”很快,電臺那頭就傳來了一個陌生的聲音,兩個人激動了好一陣子,手忙腳亂又不知道該如何繼續交流,只能說:“73送給你”。73是代碼,表示問好并再見。這是張東他們剛剛學到的“火腿”行話。
初步觸“電”讓兩個人喜歡上了“火腿”的生活,于是開始尋找更深入的HAM生活之路。2006年初,張東他們通過了考試拿到了操作證,大雪中,他們的電臺獲得了呼號,從此“BG1UDK”就開始在電波中像一只快樂的小精靈,為自己,也為別人的生活平添著樂趣。
張東告訴記者,電臺的傳播距離主要是看天氣的情況,晴空萬里時,有時手臺也可以越洋通話,有的HAM還能利用天上的衛星實現全球通聯。在北京,站在香山上,通聯距離可以比平時遠好多倍,“站得高,看得遠”,說的正是這種酷感覺。張東眼中,手機只是一對一的交流工具,而無線電能夠一對多,很可以體驗一把一呼百應的感覺,而且,你永遠猜不透可能回應你的人是誰,來自哪里,這種神秘也吸引著他。
有了車臺之后張東改變了生活方式。原來在車上聽的是1039廣播,如今,他常在438.500頻點上守著。聊聊天,互通上下班交通路況,甚至百科“求救”都成了家常便飯。張東笑道,自從玩了電臺,連上網的時間也少了。
有一首詩叫“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而對HAM族來說,玩的正是這樣互相“裝點”的溝通之樂。
“眼球”的樂趣
“美國電影《風語者》看過沒有?‘火腿’就像是片中的納瓦霍人一樣,操著與平常完全不同的另一種語言體系?!表n皓快言快語地聊起來。在他眼中,小時候愛看的打仗片中,最羨慕的是《永不消逝的電波》中那背著電臺,后面樹著一根天線的通訊兵了。沒想到,小時候的夢想變成了現實,自己也能用電波體驗另一種生活的樂趣了。
作了“火腿”,韓皓他們的生活開始變得與眾不同。說話之間用上了很多專業術語,聽起來頗有點神秘色彩。對張東他們來說,“火腿”們彼此之間大多叫不上姓名,倒是大家的呼號挺熟悉。
有了車載臺后,韓皓他們兩個人很快在438.500頻點上結識了很多朋友,并通過朋友的介紹,成為了北京626HAM空間俱樂部的一員。
韓皓所說的“火腿”的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