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讀者張英:編輯同志你們好,我是《上海故事》的忠實讀者。多年來,《上海故事》的精彩內容一直深深吸引著我。2008年第1期的中篇故事《你的生命如此多情》非常感人,我想問問,故事是不是真實的,如果是真實的,我想為她們捐點款,以表一份愛心。
編輯部:張英你好,和你的感受一樣,我們在編發這篇稿件時,也被故事情節深深打動。這個故事是虛構的,但我們都想知道作者是怎樣創作這個故事的。下面就來聽聽作者的創作感言吧。
作者楚天:我是含著淚寫完這個故事的,完稿很久后,我的心一直痛著。三個打工妹天真無邪地撫養一個棄兒的故事,來源于我地一個真實的故事。有個外出打工妹,撿了一個孩子,撫養兩年后,回到了家鄉,受到地方政府關注的同時,也受到來自民間的種種非議。議論的焦點,就是懷疑孩子不是撿的,是打工妹被人包養后自己生的。
我了解到事實真相后,很憤怒也很痛心。在社會的變革和轉型期,為什么那么多人不再相信純樸和善良?不再相信良知和真情?為什么現在的人喜歡將一切行為都直解為金錢和利益關系?而當我們走進每個人的內心深處,發現每個人又是那么地渴望別人的理解、幫助和愛。這就是矛盾,這就是生活的不和諧。構思這篇故事時,我想還原一些純樸而真實的東西,我想透過生活的表象,把握和呼喚沉寂在人心深處永遠不會泯滅的一種情感。
我們呼喚真情,呼喚良心;為愛死去,為愛新生。愛,是人類生存永遠不變的諾言。
寫完故事最后一個字,我不假思索地借用了一部電視劇的名字給故事命名:你的生命如此多情。這也是我對所有善良而有愛心的人最好的禮贊!
(本欄目歡迎讀者積極參與,一經采用,即致薄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