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山東電視臺第二頻道的齊魯電視臺被稱作“山東廣電事業改革試驗田”,那么這塊試驗田成功的關鍵在何處?它的哪些經驗可以移植到其他媒體?讓我們來聽聽山東省廣播電視局局長劉長允如何說。
記者:請您介紹下山東廣電目前的格局和相關的發展情況。
劉長允:山東省廣播電視總臺目前有從業人員3000多人,下轄10個電視頻道、8個廣播頻道和一個規模較大的影視劇制作中心,另外還轄有20多個處級事業單位和幾十個公司。山東全省的傳輸網絡達到23萬公里,有線無線覆蓋達到95%以上,全省有線電視用戶在1500萬以上,數字電視用戶達到了300萬,比例分別都占到了全國的十分之一。
記者:齊魯電視臺近年的發展突飛猛進,請問您認為成功的經驗有哪些?
劉長允:齊魯電視臺雖然是個地面頻道,但是其競爭優勢非常大。“不是第一,就是唯一”,他們確實是按這個理念在做。他們的競爭理念、創新精神,特別是他們優秀的團隊、忘我的敬業精神,確實令人十分敬佩,經常給人以驚喜。他們的覆蓋和收視率都大大超過了很多頻道,包括一些上星頻道。山東的觀眾一提起齊魯電視臺都是贊不絕口,尤其《拉呱》和《齊魯開講》甚至在全國都很有影響。地面頻道就應該像這樣突破地域的界限,在全國有一席之地。
記者:那您認為地面頻道應該如何突破地域的界限呢?因為畢竟面臨覆蓋上的限制,收視范圍只能局限在省內。
劉長允:收視范圍在省內,但影響完全可以超越山東。比如可以通過與兄弟媒體的合作來推進影響力,尤其是與平面媒體、網絡媒體等。當然,前提是自身一定要達到相當的水準,齊魯電視臺就完全具備了這種水準和實力。
這個團隊不僅創新力十分突出,而且他們的執行力和凝聚力也尤其讓人感動。舉個例子,他們原來的辦公場所面臨緊急拆遷,在3天之內必須搬走,當時還下著大暴雨,他們硬是在2天左右就全部搬入了現在租用的場所,而且節目制作與播出一分一秒都沒有耽誤,辦事的作風與效率十分驚人。光有好的理念沒有高效的執行力,只是空談,也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齊魯電視臺是扎扎實實地把理念落到了實處。
記者:除此之外,齊魯電視臺能取得今天的成就是不是與山東廣播電視局和您的支持有著很大關系?
劉長允:要說到支持,我對齊魯電視臺還真沒有什么政策上的支持,更沒有什么資金上的支持。但是,我對這個團隊很信任,尤其是對臺長閆愛華十分信任。由他來率領齊魯電視臺的發展,我是很支持他的。一些頻道經常會來局里請求資金支持,但是齊魯電視臺從來沒有過。反而他們上交的比例非常之大,對全局的發展做出的貢獻非常大。我只是一直以來對他們的創新理念和舉措十分支持,鼓勵他們大膽實行。
記者:既然齊魯電視臺的成績如此突出,您有沒有考慮過用他們的經驗來打造第二個齊魯電視臺?
劉長允:我們當然希望有更多齊魯電視臺的出現。但是,要在短期內打造第二個齊魯電視臺,恐怕不太現實。因為齊魯電視臺走到今天,打造了自己的品牌,存在很多獨特的因素,他們的優勢不是某一個方面的,而是綜合優勢。但是,其他的地面頻道可以從齊魯電視臺身上學到很多寶貴的經驗,目前山東廣電年收入過億的頻道還不多,我們很希望他們能夠從齊魯電視臺的成長中悟出點什么,迅速提高自身的實力,從而增強山東廣電的整體實力和在全國的競爭優勢。比如,山東公共頻道借鑒了齊魯電視臺的一些機制,2007年的創收就有不小的進步。這也是齊魯電視臺示范作用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