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論》是金元四大家李東垣的代表作,其學術思想重視脾胃,認為脾胃是元氣之源,而元氣是一身之本。同時提出脾胃是全身氣機升降的樞紐,把脾胃的升發之氣喻為自然界的春夏之令,認為脾胃的升發正常,則精氣才能上輸心肺,滋養全身后轉而下行肝腎,行秋冬之潛藏之令。李氏特別強調脾胃的升發功能,他認為,只有谷氣上升,脾氣生發,人體所需的氣、血、津液才能布散全身,人體才有生機,神志安寧,精神煥發。若谷氣不升,脾氣下流,元氣不充于全身而反流于下,人體則出現各種不適。在學習《脾胃論》的過程中,筆者發現李東垣這一重視脾胃,重視脾胃升發的學術思想,在現代社會中尤適用于解釋亞健康的原因和調節。現代社會競爭激烈,變化快,人們普遍精神緊張,缺乏安全感。而中醫認為,精神緊張可導致脾胃功能不健,諸病由生。調理的根本是從脾胃著手。下面從李氏的學術思想來闡述這一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