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損傷總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當意外發生時,體育教師要保持鎮定,迅速作出較準確的判斷,然后進行得當的處理,減輕學生的痛苦,以降低受損程度。
一、看
看,其實就是觀察,主要觀察學生的體表特征。如:學生面色是否蒼白,同時是否有較濃密的較冷的汗珠,這種狀態持續時間長短;肌肉是否紅腫;關節處是否紅腫較嚴重,肢體活動是否靈便;關節窩骨連接處是否明顯凹陷;體表是否有硬質尖狀物突起;還有觀察當時的天氣、學生運動動作以及周圍環境等等。
二、問
問,主要是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及身體感覺。如:當出現腹與胸之間右側疼,就要問問學生是否有肝病或膽囊炎,而在左側疼時就要問問學生是否有心臟病、胃病;如果面色蒼白,有較濃密的汗珠,伴隨有明顯疲倦感,要問問學生是否感冒、發燒等。或向其他同學了解情況,比如受傷的原因是否因打鬧受傷,是否是班外其他因素等,及時準確的了解,有助于我們準確的判斷。
三、摸
摸,主要是了解學生體內的特征。如突然暈倒時,有必要摸摸脈象、心率情況;肌肉、韌帶、骨骼、內臟器官感覺疼痛時,及時進行觸摸,了解是否有壓痛感,最疼處在哪里;關節不能活動時摸摸關節窩,看看關節窩凹陷是否嚴重;摸摸骨干是否圓滑、是否有尖銳的較硬的突起等等
四、判斷
及時準確的判斷會給我們進一步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提供明確的指導。體育教師要結合各種情況進行綜合的判斷。如果當時天氣非常炎熱,運動又不是很激烈,而學生面色蒼白,有較濃密的較冷的汗珠,而這種狀態持續一段時間后才暈倒,可考慮是否為中暑;如果天氣較涼爽,而運動量和強度較大而出現突然暈倒,可考慮是否為血液過度集中在下肢不能及時回流至腦部,而造成腦部短暫缺血而暈倒。如果觀察到體表特別是肢體沒有什么明顯異常,或運動動作十分猛烈,而感到疼痛難忍的,多為肌肉肌腱拉傷、挫傷或骨裂等;如關節處紅腫較嚴重,肢體活動不靈便,就要考慮到關節脫臼;如觀察到體表有較尖狀突起并較硬時,多為骨折。如果沒有腸胃病、心臟病、肝病史而運動中腹痛的話,就有可能是腹肌痙攣或肝脾淤血引起的。還有通過觀察當時的天氣、學生運動動作以及周圍環境等等,據此做出判斷。
五、處理
經過以上一系列的了解判斷之后,可以進行必要的處理了。在處理時一定要謹慎,因為如果處理得當,確實可以減輕學生的痛苦,但如果處理不當則可能引起更大的損傷,甚至死亡,所以體育教師一定要謹慎處理。對于簡單的損傷,如中暑可將患者抬到陰涼處,將衣褲寬松或解開,以利于空氣流通和呼吸,另可服用十滴水等藥物;如果已昏迷必須掐人中及虎口,使其蘇醒,恢復意識。對于低血糖暈倒者,可將患者臥位,用溫水沖糖水服用;對于短暫性腦缺血則要仰臥,抬起雙腳,使頭部低于水平位,有利于血液迅速回流。對于傷口不是很深出血不是很多的肌肉損傷,可局部涂碘酒或酒精消毒,但對于小孩建議用酒精而不用碘酒,因碘酒刺激性太大,避免過度刺激而引起休克。對于傷口較深出血量較多的傷口可直接加壓包扎。對于肌肉痙攣可用按摩和牽拉來緩解。通過這樣簡單的處理,一般都不會有什么大的問題。但對于較嚴重的損傷,如果開放性出血特別是動脈出血,當務之急首先要止血;呼吸停止時一定要馬上做人工呼吸及心臟復蘇術,與此同時必須與醫生等專業人士聯系,盡量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第一時間進行搶救。如果是脫臼、骨折,沒有十分把握千萬不要復位,否則只會引起更嚴重的損傷,而對于腰椎、頸椎及閉合性骨折等十分危險的損傷,一定不要隨意搬動,必須盡快地恢復其意識(掐人中、虎口)并時刻同其交談,千萬不要讓他睡著,否則會一睡不醒的,同時急呼救護車。
[魏勇博士點評]:紀雪林老師對于學校體育中發生運動損傷的判斷和處理步驟的總結很有道理,值得各位老師的借鑒。但需要指出的是,運動中意外事故發生的原因多種多樣,其表現也很復雜。一般體育教師很難完全掌握正確的判斷和處理方法。因此,建議體育教師在意外發生現場進行簡單處理后都需要聯系專業人員予以專門檢查和治療,以免錯過潛在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