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陜西戶縣劉老師:王教授您好!有一個問題一直在困擾著我,這就是體育教師要不要寫論文?體育教師到底應該如何進行科學研究?請您一定抽暇給予回答。謝謝!
王教授:困擾你的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一個很具有代表性的問題,也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與討論的問題。
我記得《中國教育報》在2001年曾就《教師該不該寫論文》進行過一次大討論,而且在2002年1月19日第3版的“編后”中總結道,“很抱歉,我們無法在這里給出一個放之五湖四海而皆準的結論,給這場討論做個評判?!薄澳憧梢哉f這是個沒有結論的討論。但你不能說這是個沒有價值的討論。”因為“5個月來,……大家就‘教師該不該寫論文’、‘評職稱一定要有論文嗎’的問題,見仁見智,熱烈討論”。
所謂見仁見智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種觀點認為教師應該寫論文,因為“論文,是經驗的總結,是實踐的足音,是改革的思考,是前行的探索。教師通過寫論文,可以及時總結教育教學經驗得失,并將之上升為理論?!倍环N觀點則認為“教育教學水平高不高,不在有沒有論文。有不少教師教學水平很高,但不見得有論文發表……寫論文要牽扯精力,花在寫論文和發表論文上的時間多了,勢必花在教書育人上的時間就少了,有‘不務正業’之嫌。何況在當前社會風氣不正、價值觀比較混亂的情況下,花錢買版面、請人代寫論文等現象層出不窮,評職稱要求有論文無形中助長了這種不良的社會風氣”等等。
對于教師要不要進行科學研究、寫論文,我想談談自己的一點看法和想法,僅供參考。
我以為,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都應該進行科學研究,不管他(她)在學校是專任教師還是管理者,都要以科學的態度、嚴謹的方法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或管理工作。因為:
第一,科學研究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環節,也是教師職業發展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教”與“研”既相互聯系,又相互促進。
第二,沒有“研”的“教”應該說是不存在的或者說是不負責任的。我這里之所說“不存在”,是因為就我們的學校教育教學實際工作而言,有哪一門課的教師不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認真的思考?如果說區別也大概只有思考的深與不深之別;我們平常所說的“做什么就得想什么”就是這個意思。我說的“不負責任”,是指那些把心思根本不放在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上、上課時就“照本宣科”的教師。
第三,沒有“教”的“研”是空洞的或無價值的。在學校工作中,對于專任教師來說教書育人是其第一要務,離開了教育教學改革的研究對于學校的發展、人才的培養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又有多大意義呢!
第四,對于“寫論文要牽扯精力,花在寫論文和發表論文上的時間多了,勢必花在教書育人上的時間就少了,有‘不務正業’之嫌”的說法我則不能茍同。因為科學研究的選題總是圍繞著自己的學科、針對某一具體問題展開的,其研究成果將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質量。至于找人寫論文之類的做法,那能叫自己的科學研究嗎?
2. 湖南岳陽楊老師:過去學校的體育比賽很多,有學校運動會、年級和班級組織的小型比賽等。但是,現在學生人數多、場地小,組織一次比賽困難很多、難度很大。我想問您:在這種情況下學校體育競賽工作還要不要?應該怎么做?
王教授:體育競賽工作作為學校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是要不要的問題,而是應該加強并盡力做好才對。至于你說的“現在學生人數多、場地小,組織一次比賽困難很多、難度很大”的確是現實情況,但是體育教師要適時地組織起各種體育比賽的職責卻沒有變。
那么,在現有條件下學校體育競賽工作到底應該怎么做?在此我想把耿申同志的“感受德國學校的體育與美育”一文推介給我國的中小學校長和體育教師,或許對于目前我國學校體育的改革具有借鑒和參考價值:
第一,關于學校體育教育理念。耿申同志在其文章中介紹了一所德國學校(Johann Henrich Buttner Schule)校長的體育理念是:學生的體育不需要更高、更快、更強,而需要“更多”,即更多的人參與體育活動,每個人參與更多的體育活動。對于這名校長所堅守的體育理念的第一句話我們暫且不加討論,但是第二句的“更多”則是值得贊賞的。同時,我還聯想到在2001年雅克.羅格出任國際奧委會主席之后,在《奧林匹克評論》上發表了一篇卷首語,其中說到“奧林匹克的格言是更快、更高、更強。當然我們將繼續保留這個格言,但是在新世紀來臨的時候,或許對體育來講需要新的格言,那就是:更干凈、更人性、更團結”。
第二,關于學校體育競賽。文章中還介紹了“人人參與的班級足球賽”:在法蘭克福市中心的一個小廣場上,一所九年制學校的學生進行的小場地足球比賽。學校用高約3米的繩網圍成了3個長約十五六米左右、寬約七八米的“足球場”,每隊4個人,由男女生混合組成。周圍上百名學生在觀賽、加油,許多準備上場的球隊也在觀賽的人群旁邊練習著傳球。一部分同學在周圍支起了四五個地攤,出售飲料和分發物品。每個孩子,包括那些女生,腳法都很像回事,射門的力量也夠大。比賽規則似乎也進行了許多修訂,裁判老師不時吹哨叫停。場外的歡呼聲不斷。雖因路過而未及采訪,但出于對學校教育的熟悉,上述活動,應是一所學校在進行班級足球賽。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場地器材是學校體育工作的基礎條件,但并不是唯一的條件。學校領導的體育教育理念和體育教師的責任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
3. 甘肅天水張老師:尊敬的王教授,“坐位體前屈”是學生體質健康監測項目之一,您能否介紹一些練習體前屈的方法?
王教授:在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體前屈的練習方法很多,在此我主要介紹以下兩大類練習:
第一,我們可以稱之為“單純的體前屈練習”類。
——站姿體前屈練習:1)分腿站立,體前屈,上體下振;2)并腿站立,體前屈,兩臂緊抱雙腿(靜止不動);3)分腿站立,體前屈,上體在兩腿之間連續甩動;4)學生背對肋木(大約20-30厘米)分腿站立,體前屈,兩手從兩腿中間穿過握住肋木練習;5)原地扶把桿練習前(側)踢腿或行進間前(側)踢腿;6)把桿壓腿練習等等。
——坐姿體前屈練習:1)學生分腿坐在墊子上,體前屈練習;2)學生坐在墊子上,雙腿伸直、雙腳放在高墊子上,教師(同伴)扶住其背部下壓練習;3)學生坐在墊子上,兩腿分開放在30-40厘米高的長凳上,做體前屈,上體往板凳下鉆,或教師(同伴)兩手扶學生的后背下壓練習;4)坐姿前踢腿練習等等。
第二,我們可以稱之為“動作練習”類,即在練習各種動作過程中,促進“體前屈”進步。
這類練習的內容極其豐富,例如立臥撐直腿起、“大象走”、各種分腿跳和并腿跳、分腿站立的胯下八字繞球,以及各種球類練習和田徑練習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