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老撾在教師教育方面不斷作出調整改革,尤其是近年來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促進了教師教育的發展。在解決教師的數量與質量問題上,老撾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 老撾 教師教育 發展
教育是國家發展進步的關鍵要素,教師的勞動價值毋庸置疑。教師問題是“教育的根本癥結所在”,國家要發展進步,就必須重視發展教育;而要發展教育,就應該優先側重教師教育。基于上述理念,老撾致力于教師教育,促進了教育的發展。
一、老撾教師教育的歷史背景
19世紀末,隨著法國武裝勢力的入侵,其文化教育也引進老撾。在隨后的很長時間里,甚至到1975年獨立時,老撾的教育體制、教學理論、學校管理等一切有關教育事項,基本照抄法國的模式。在1954年《日內瓦協議》簽署后,老撾政府組建了教育、體育和青年部,負責改革本國的教育,但由于政治動亂和經濟困難,改革成效甚微。到20世紀60年代,老撾通過《教育改革法》促進了教育發展,并辦起了教師學校。其后,教育經費有所增加,在70年代初的分配原則是:初等教育占58%;中等教育(包括教師培訓)占20%;技術教育占7%;高等教育(包括出國留學金)占15%。不過,由于歷史原因,直到70年代初,老撾的教育仍然處于落后狀態,小學教師相當缺乏。在老撾,雖然所有小學教師都是政府雇員,但他們薪水少,社會地位低。
在1954年《日內瓦協議》簽署時,老撾全國培養小學教師的師范學校僅有一所。所有中學教師均依靠國外培養。20世紀60年代中期,在外國的支持下,老撾小學教師培養有所發展,建起了第一所中等教育學院。該學院學制為5年到7年,任務是培養五年級到十年級的教師(初中教師)。到70年代中期,除了一所中等教育學院外,老撾還有6所培養小學教師的師范學校。這些學校招收小學六年級畢業生,學制1到9年不等。當時教育部規定,所有小學教師必須完成師范學校的4年課程。
二、當代老撾教師教育的發展
近年來,老撾教育中出現了嚴重的教師短缺現象。據老撾教育部教師培訓處提供的數據顯示,1997-1998學年到2001-2002學年期間,小學里每40位學生僅有一位教師執教。面對種種困難,老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目前已初顯成效。亞洲發展銀行2000年發表的《老撾教育部門發展計劃》提出了五個優先發展領域:①加強和擴大教師在職培訓;②加大教師職前培訓的適切性;③增加受訓教師的供應;④培訓小學教師執教復式班;⑤降低教師職前培訓費用。
1. 促進教師教育發展的內部環境
老撾在促進教師教育發展的內部環境上有如下舉措。
其一是教師教育體制上。老撾有10所教師培訓機構為那些準備從事學前教育、小學教育和初中教育的教師提供豐富的非學位課程;老撾國立大學為預備從事高中教育的教師提供包含有學位課程的高等教育;教師提升中心為那些已具備資格和不具備資格的教師提供提升進修的機會。準備擔任教師的中學畢業生有以下幾種選擇:①在高中畢業后,注冊學習1年的課程,即“11+1”模式,可成為學前教育教師。②成為小學教師,這里又有兩種選擇,其一是初中畢業后再繼續3年的培訓課程,即“8+3”模式;其二是高中畢業后再繼續1年的課程培訓,即“11+1”模式。③成為初中教師,必須在高中畢業后再繼續3年的培訓計劃,即“11+3”模式。④成為高中教師,必須進入老撾國立大學進行為期4年的學習,即“11+4”模式。
其二是地方分權方面。老撾政府在2000年開始實施地方分權政策,教育部與省教育機構及區教育局共同分擔責任。此外,省教育機構及區教育局也經常會采取措施,主動去支持初等教育。有時這種主動會延伸到學校設備的建設與維修、教師的聘用以及教師薪水的支付上。
其三是教師工資方面。比較國家間教師工資的標準方法是測量平均工資與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大量研究結果表明,老撾教師工資盡管在增長,但仍然很低。該國全民教育計劃與全國教師教育計劃的目標是通過增加小學教師的工資來達到國際基準,即從目前教師平均工資占人均GDP 61%的水平提高到2015年的200%。中等學校與大專機構的教師工資也相應地增長。另一個問題是教師的工資結構,教師工資結構被認為缺乏適當的激勵機制。對于提高教師工資的問題,老撾正在研制不同的具體方案,但要想把教師工資提高到國際標準仍是一個嚴峻挑戰。
其四是在職提升方面。教師教育機構的所有畢業生都被承認是合格教師,但值得注意的是,對新教師的需求數與每年教師教育學院的畢業生數匹配,甚至大量的畢業生被錄用,并不意味著到2015年所有教師的教學服務水平都合格,尤其是有些省急需提升那些資格低和未獲得資格的教師的水平。面對繁重的復式班的教育任務,只有少數教師受過專業培訓,這些專業培訓的目的是提供短期在職課程以提高他們的教學技能。結果表明,盡管職前教師教育機構已經提供了有關教育培訓,但在職教育計劃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 促進教師教育發展的外部環境
其一是在國家整體發展的層面上。1996年,老撾人民革命黨會議確立了一項長期發展目標:在2020年前要脫離最不發達國家的隊列。為了完成這個目標,老撾提出了具體的發展框架,表現在社會與經濟發展方面盡力提高老撾人民的生活質量,政府首先是要改善社會條件和增加收入,尤其是農村地區。
其二是制定國家發展與消除貧困戰略。在2004年以后,國家發展與消除貧困戰略的愿景是:通過經濟的強勁發展來消除貧困,全方位地持續建設國家,加大對最貧困地區的關注,以確保他們日益融合到國家經濟當中。該戰略致力于全面改善環境以利于國家可持續發展,并把教育確定為四大優先發展領域之一。
其三是制定教育戰略愿景。2020年的教育戰略愿景是教育部在2000年制定的,是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具體表現。戰略愿景包括到2015年實現普及小學教育的目標,以及繼續擴大對初中教育的參與。
其四是在國家發展與消除貧困戰略和教育戰略愿景框架內《全民教育計劃》設定的目標,即公平的機會、更高的質量、適當加強的教育管理。該計劃略述了全民教育目標群體面臨的主要挑戰,計劃在提高入學和參與機會、教育質量、教育行政管理等方面也設定了具體目標,與教師教育相關的目標包括在內。
3. 實施《全國教師教育計劃》(2003~2015年)
2003年老撾開始啟動《全國教師教育計劃》工作,著力提供一個指導教師培訓的理論和實踐框架。這對協調教師培訓,使之與國家發展戰略步伐一致起到了推動作用。
該計劃確定了未來七年的實施策略。這些策略的實施效果將形成到2015年的又一個五年循環發展的基礎。該計劃使人們對教育系統充滿信心。教育部認為,有必要保證計劃中的改革在決心和理解中得以長期實行。該計劃將有助于管理體系的完善。在管理體系中,政府描繪了國家教育愿景,教育部門通過為達到此愿景而設計的戰略行動來實施管理。對于管理體系,關鍵是教育部與省級、區級以及當地政府都能給受益人提供機會,使他們能夠評價該體系并從該體系獲益。同時,該計劃致力于建立一個服從管理同時又結構松散的人力資源體系。該體系力求確保教育系統的專業人員能夠自主工作,而出現影響因素或環境變化時又能同教育部門進行商議。教師應該為人師表,且得到《國家教師資格憲章》的支持。《全國教師教育計劃》力爭提供一種在規定好的框架中激發教師進取精神的管理機制。
老撾《全國教師教育計劃》的目標是:①供應足夠多的教師以滿足《全民教育計劃》的要求;②通過工資與激勵機制提高教師地位;③改善教師教育管理體系;④改進教師教育規劃方法;⑤通過終身專業發展加強教師的核心能力。
《全國教師教育計劃》打算在以下關鍵領域通過具體的策略來實現這些目標:①策略開發;②教師教育管理體系;③教師教育學院的制度化發展;④教師的專業化發展。
在策略開發方面,教育部將為教師教育出臺一份清晰具體的戰略計劃,以為《全民教育行動計劃》(2003~2015年)和其他策略提供更加明朗的框架。其目的是為教師教育建立一套易協調且管理靈活的體系。戰略計劃將為所有涉及教師教育的人員制定一個框架。從《全國教師教育計劃》可以展望老撾教師教育未來5年乃至未來10年的運轉情形。
中央政府經由教育部將以重視業績、專業發展的方式來改進激勵機制。激勵包6TtEB3ZKUVUm2djI8wyrjQ==括工資部分,有些激勵將與業績掛鉤,并設定標準。全國教師專業能力標準將公布。學校內部管理結構將得到改善,教師職業生涯能得到發展。教師將有資格申請更高一級的職位。到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學校工作的教師,將得到銜接課程培訓。
在教師教育管理體系方面,為了進行必要的改變,應對挑戰,即供應足夠的受過培訓的教師,需要加強教師教育管理體系。其途徑是:審查全國教師教育咨詢委員會,設立地方協調會議;在教育部設立教師教育處,負責對教師教育的全面管理與協調。通過專業發展和在教師教育處內設評估與協調組,教師教育處執行全面管理與協調任務的能力得到加強。重組教師教育機構咨詢委員會,制定新的質量保障體系。同時,審查與修改教師教育規劃和課程,教師教育機構在課程發展中將起更加重要的作用。采取一些措施促進教師隊伍的穩定和壯大,如教師教育機構畢業生必須從教,從教時間至少要與課程培訓時間等長;推出對新教師的嚴格的使用期制度;教師可以直接向有職位空缺的學校申請職位等。年終時,取得合格證書的教師將正式成為資格教師。開發校本在職教育指導方針并由教師教育機構給予資助。每年所開展的培訓都需要對教師在職提升和在職教育方案進行評估。
在教師教育機構的制度化發展方面,一項重要的戰略是加強教師教育機構的管理與專業能力,通過引進質量改善規劃流程,加強教師教育機構的規劃與執行能力。確定教師教育機構人員的標準,使之與資格及學歷相聯系。促使教師教育機構、高等教育機構與省教育機構及區教育辦的商議,讓它們共同負責擇優選拔申請培訓的學員。教師職前培養將特別支持實習。學校的新教師指導者也將受到培訓。為了幫助剛取得合格證書的教師,政府將通過引進一套新課程,加強對他們的培訓。
在教師自我持續發展的基礎上,教育部將為教師培訓引進和開發新的方法。《全國教師教育計劃》的措施有:設計和公布更高程度的方案,以使培訓人員與管理人員得到發展;探索遠程學習方式,以給邊遠地區的教師提供機會,并給剛取得合格證書的教師以支持;支持教師提升與在職教育方案的地方分權化,把責任分散到省、區和學校;確保各專業發展方案能給所有合格教師提供機會,包括婦女、少數民族及弱勢群體教師在內;全納教育將得到新的培訓課程的支持。另外,一門新的綜合研究課程——《了解兒童》,將成為職前課程考察的一部分。職前課程將涵蓋足夠多的問題,有的還涉及復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教師教育機構將有明確的責任,即優先對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提供支持。
參考資料
1 白曉忠編譯.世界各國教育概況.南京:江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