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由于經濟利益的誘惑以及法制手段的不完善,使得企業所得稅舞弊充斥于我國的征稅活動之中,征的不如漏的逃的多,造成國家稅收大量流失。面對嚴峻的企業所得稅舞弊形勢,如何防范已成為立法部門、稅務部門和審計部門工作的重點,同時也是理論界探討的熱點、難點問題。本文就此提出審計對策。
【關鍵詞】 企業所得稅; 舞弊; 審計
一、引言
企業所得稅自18世紀末產生以后發展得非常迅速,已成為許多國家的主體稅種,它的地位如何反映了一個稅制體系的先進程度,在國家的宏觀經濟管理,實現政府的社會、經濟目標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依法治稅是依法治國在稅收領域的具體表現,企業所得稅涉及經濟和社會生活中的很多領域,因此企業所得稅調控是稅收調控中極其重要的部分,它應當在尊重客觀經濟規律的基礎上依法進行,由此可以看出企業所得稅的調控受到經濟原則和法律原則的雙重制約。隨著國家稅制的完善和征稅的日趨正規化,企業所得稅作為國家宏觀調控的一種重要手段,很多時候會因舞弊行為而被扭曲,難以發揮其應有的作用。收入最大化是每一個經濟主體的追求,但令納稅人痛苦的是,他們必須將其中一部分作為賦稅上繳給國家。作為納稅人總有將保留給自己的份額最大化(上繳金額最小化)的傾向,舞弊正是納稅人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在稅收和法律領域的體現。因此具體深入細致地研究企業所得稅,查找出其偷稅、漏稅、逃稅等具體舞弊形式,并對企業所得稅設定審計目標、控制審計、實質性測試等審計程序有著重要的意義。
二、企業所得稅的舞弊表現
企業所得稅是指國家對企業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依法征收的一種稅。據國家稅務總局網上公布的數據顯示,企業所得稅占稅收收入的比例呈穩步上升趨勢,已成為財政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如表1):
正因如此,企業為了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千方百計地想少交稅,由此產生了許多的偷稅漏稅行為。對于企業所得稅的舞弊形式具體有以下幾種:一是選擇存貨計價方法逃稅。企業對存貨計價方法的選擇,必須充分考慮市場物價變化趨勢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當材料價格不斷上漲時,采用后進先出法來計價;反之,當材料價格不斷下降時,采用先進先出法來計價。這樣,可以使期末存貨成本降低,本期銷貨成本提高,從而使企業計算應納企業所得稅額的基數相對減少,達到減輕企業所得稅負擔,增加稅后利潤的目的。二是選擇固定資產折舊方法逃稅。固定資產折舊是繳納企業所得稅前準予扣除的項目,在收入既定的情況下,折舊額越大,應納稅所得額就越少。就折舊方法而言,會計上可用的折舊方法有直線法、工作量法和加速折舊法。加速折舊法就是一種比較有效的節稅方法,它也是通過增加前期折舊額,把稅款推遲到后期繳納,從而為避稅籌劃提供了可能性。主要有以下三種情況:有的不屬于國家允許選用加速折舊法的企業選用了;有些企業將國家不允許采用加速折舊法的固定資產采用了;有些企業未經財政部批準,就擅自采用了。三是利用稅收優惠政策逃稅。如:利用企業兼并、合并和更換企業名稱騙取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重復享受交叉的稅收優惠政策等。四是利用“預提費用”賬戶進行避稅。按照現行會計制度規定,預提費用賬戶核算的是企業預先提取計入到成本費用中去但尚未實際支付的費用,如預提的租金、保險費、借款利息、修理費等。預提費用預提時,直接加大“制造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等,但不需要以正式支付憑證為依據入賬,待實際支付費用時再從預提費用中列支,減少本期應納的企業所得稅。五是利用租賃進行避稅。某些企業的設備,在一定時期內,可能會處于閑置狀態;而另一些企業短期內又急需這些設備。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可以通融一下,前者將設備暫時租給后者使用。租賃,無論對承租人還是出租人來說,都可獲得益處,少繳企業所得稅。對承租人而言,他在經營活動中要支付租金,從而沖減其利潤;對出租人而言,租金收入要比一般經營利潤收入享受較為優惠的稅收待遇,有利于稅負的減輕。六是人為縮短攤銷期限逃稅。按照新會計制度的規定,待攤費用賬戶核算企業已經支出,應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攤的費用,如低值易耗品的攤銷,出租出借包裝物的攤銷,預付保險費,固定資產修理費,以及一次購買印花稅票和一次繳納印花稅額較大需分攤的費用等。而一些企業往往利用待攤費用賬戶,調節企業的產品成本,不按規定的待攤期限攤銷數額,轉入“制造費用”、“管理費用”、“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等賬戶。特別是在年終月份,將應分期攤銷的費用,集中攤入產品成本,加大攤銷額,截留利潤。七是降低關聯企業間的交易價格逃稅。我國會計準則中沒有提供關聯交易的計價方法,有些企業為逃避企業所得稅,以低于成本價將產品銷售給其免征企業所得稅的關聯企業,再由此關聯企業以高價將此產品賣出,所產生的利潤留在關聯方,用以支付其不合理的費用,由此偷漏的企業所得稅。八是以白條充抵產成品庫存逃稅。企業為了降低賒銷收入,避免這部分收入在貨幣回籠之前提前繳納各種流轉稅和企業所得稅,就采取賒銷產品不出庫,虛擬庫存的方法逃避企業所得稅。九是向免征企業所得稅地區投資成立全資子公司逃稅。企業利用國家的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向國家批準的免征企業所得稅地區投資興辦全資子公司,并將自產產品以成本價銷售給其全資子公司,再由全資子公司以市場價格向社會銷售,由此形成的利潤除部分返回投資企業作為投資收益照章納稅外,剩余利潤繼續留在全資子公司享受免稅待遇,投資企業年終并不編制合并會計報表,以此逃避企業所得稅。
所得稅是對企業和個人,因從事勞動、經營和投資而取得的各種所得所課征的稅種的統稱,或者說是以所得額為課稅對象而課征的稅種的統稱。我國目前的所得稅有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包括內資企業所得稅、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兩種方式。表2描述了我國1996-2005年企業所得稅的具體情況:
由表2可以看出,企業所得稅是我國稅收的一個重要方面,從稅收收入增長速度看,企業所得稅在逐年增高,是我國近年來收入增長速度最快的稅種之一。由于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不完善,受經濟利益的誘惑,企業所得稅的舞弊普遍存在,必須對其審計進行有效設計,才能做好防范措施。
三、企業所得稅的審計
(一)制定合理的企業所得稅審計目標,為實現企業所得稅審計指明方向
企業所得稅的審計目標具體包括:1.明確企業所得稅內容的真實性。2.明確企業所得稅計稅依據的合規性。3.明確企業所得稅適從稅率的合法性。4.明確企業所得稅減、免的合理性。5.明確企業所得稅納稅的時效性。6.明確企業所得稅會計報表列示的恰當性。
?。ǘ┐_定科學的企業所得稅審計程序,使企業所得稅審計不偏離審計目標并有條不紊地進行,從而提高審計工作質量
具體程序如下:1.企業所得稅業務控制制度審計。2.企業所得稅業務處理流程審計。3.企業所得稅會計信息審計。
?。ㄈ┘皶r對企業所得稅業務控制審計,為實現企業所得稅審計目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具體包括:1.對企業所得稅核算范圍控制進行審計。2.對企業所得稅設置的科目控制進行審計。3.對企業所得稅的征收方式控制進行審計。
?。ㄋ模┲匾晫ζ髽I所得稅業務處理流程審計,最大限度地降低審計風險
企業所得稅業務處理流程是:明細表→納稅鑒定/納稅通知→匯算清繳文件→計算稅額。具體包括:1.獲取或編制明細表,查其內容是否真實可靠,是否與總賬數、報表數相等。2.了解是否按納稅鑒定或納稅通知的稅種、計稅依據、稅率來確定應納稅內容,減免稅的范圍和期限核實。3.對稅務部門的匯總清繳文件進行有效性分析,并與明細表進行核對。4.檢查各種企業所得稅計算的正確性。
(五)慎重地選擇企業所得稅的切入點,確保企業所得稅審計目標的實現
對企業所得稅的審計,注冊會計師應根據被審計單位本年的收入、支出、費用、利潤、虧損和以前年度所發生的問題等確定企業所得稅的實質性測試的審計程序和方法。應包括以下內容:1.獲取或編制企業所得稅的明細表。目的是為了復核其申報的加計數是否正確,并與企業明細賬和總賬核對相符。2.確認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是否正確。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每一納稅期間收入總額減除因取得收入而發生的成本、費用、損失以及其他允許扣除項目金額后的余額。對應納稅所得額的審計,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進行:(1)收入的確認原則方法是否符合企業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的收入實現條件,前后期是否一致。(2)審計主營業務成本是否正確。(3)成本費用是否準確。3.是否按規定年限彌補虧損。4.從稅收政策入手看企業是否符合優惠條件。5.核定的企業征管方式是否科學。
四、結語
企業所得稅已經成為我國稅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涉及到社會生活中的很多領域。企業所得稅的審計,是審計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由于現實生活中利益多元化、過分追求經濟利益、制度不夠健全,加之一些人心理需求脫離社會現實、盲目的拜金主義和強烈的個人利己思想,導致價值觀扭曲,善惡是非顛倒,社會責任感喪失,不擇手段追求經濟利益,更由于一些地方管理松懈、監督乏力、打擊不力,使得一些違法犯紀的偷漏企業所得稅的舞弊行為越演越烈,最終導致企業所得稅的審計存在著較大的風險。所以認真、科學、有效地進行企業所得稅審計有著重大而現實的意義?!?br/>
【參考文獻】
[1] 數據來源:國際稅訊,1997年第4期.
[2] 數據來源:1991-1998年數據來自《中國稅務年鑒》[M].1999年和2000年數據來自《中國財政年鑒》[M].和國家稅務總局《稅務快報》[N].
[3] 引自:中國稅務報[N].2002—1—7.
[4] 廖涵,王平.地下經濟——成因及條件分析[J].中南財經大學學報,1993(3).
[5] 梁朋.稅收流失經濟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
[6] 朱為群.稅法學[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2001.
[7] 石彥方.怎樣查賬與調賬[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8] 書新.會計查賬方法與案例分析[M].北京:中國物價出版社,2004.
[9] 吳佩江.稅法教程[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10] 秦榮生,盧春泉.審計學[M].第四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