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為考生精心挑選了60個核心考點,濃縮了《稅法》教材考試內容的精華。要學好《稅法》這門課,簡單地說就是要“三從”、“四得”。今年,“兩稅”合并給《稅法》考試帶來一些懸念,在各章分值分布、考試內容、主客觀題的比例上存在著不確定性。這就要求廣大考生要“三從”,即“從難、從熟、從快”要求自己,掌握好每一章的知識點,以不變應萬變;做到“四得”,即:得聽好課、得掌握重點、得做一定習題、得分析歷年考題。
【關鍵詞】 注冊會計師; 稅法; 核心考點; 學習方法
2007年全國注冊會計師《稅法》考試全國合格率為11.08%,北京合格率為13.05%。2007年,《稅法》合格率雖然偏低,但難度比較穩定。預計2008年《稅法》試題仍將保持前五年的難度水平,考試合格率仍將在15%上下,廣大考生應當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從難、從熟、從快地要求自己。考題難度雖不會明顯增加,但綜合性將進一步加強,混業經營如何納稅是趨勢。特別是小稅種與小稅種,小稅種與主要稅種,主要稅種之間的綜合命題,考題將適當與財務會計相結合并涉及征納雙方的權利義務。增值稅法、消費稅、營業稅、土地增值稅、印花稅法、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稅收征收管理法,仍將占70%左右的分值;今年教材新增加的內容應當重點掌握,特別是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法的新內容,更要充分重視。企業所得稅與增值稅、消費稅、關稅、土地增值稅、土地使用稅、房產稅的結合,將使該章題目的難度增加;個人所得稅與流轉稅的結合出題也不能輕視。
綜上所述,由于命題的專家來自政策研究制定部門、會計師事務所和高等教育院校,因此命題的基礎性、全面性、綜合性、實務性仍將是今后《稅法》考試的方向。
一、全書重點節次和核心考點
《稅法》教材總計十七章的內容,每章都有重點節次,掌握重點節,就會大大壓縮所復習范圍,突出考試的重點;這并非要求考生只看重點,而是要求考生在已經全面復習的基礎上,主要精力放在重點節次和核心考點上,能夠事半功倍。表1給大家列出的是各章的重點節次與核心考點,供復習參考之用。
以上,是為考生精心挑選的60個核心考點,濃縮了《稅法》教材考試內容的精華。考生在了解了每章的重點節次后,對每章中的核心考點要明確,對這些核心考點要認真學習,熟練掌握,輔之以適量的練習,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把握住這些重點就能贏得本章的最大的分值,考試輕松過“關”!
二、學習方法及解題思路點撥
下面,進一步談談如何學習《稅法》這門課程。要學好《稅法》這門課,簡單地說就是要“三從”、“四得”。今年,“兩稅”合并給《稅法》考試帶來一些懸念,在各章分值分布、考試內容、主客觀題的比例上存在著不確定性。這就要求廣大考生要“三從”,即“從難、從熟、從快”要求自己,掌握好每一章的知識點,以不變應萬變;做到“四得”,即:得聽好課、得掌握重點、得做一定習題、得分析歷年考題。
首先,應當通讀教材。
通讀教材應按照主講教師的要求去做,有主有次。比如,通讀增值稅時,幾種經營行為的稅務處理、出口退稅的適用范圍就可以一帶而過,增值稅的征稅范圍、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的計算、小規模納稅人的計算、出口退稅的計算、發票的管理等則應仔細閱讀。對消費稅而言,重點閱讀征稅對象、計稅依據、自產自用應稅消費品和委托加工應稅消費品,粗讀納稅人、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和納稅地點等內容。營業稅應當重點閱讀納稅義務人、代扣代繳義務人、征稅范圍,了解幾種經營行為的稅務處理,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對于城市維護建設稅、關稅、資源稅這三個稅種,重點看它們的計稅依據的規定,了解它們的稅收優惠政策;房產稅、土地使用稅和車船稅,可以結合起來掌握,重點研讀納稅義務人、稅收優惠政策和納稅義務發生時間,在上述方面三稅具有共性,了解納稅人、征稅對象;將土地增值稅、印花稅、契稅結合在一起掌握,他們屬于同一經濟業務鏈,重點閱讀納稅義務人、征稅對象和稅收優惠政策,納稅地點,了解納稅義務發生時間。
對個人所得稅,則針對個人綜合收入應納個人所得稅,承租承包經營者應納個人所得稅和個人獨資企業應納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學習相關政策。其中,個人綜合收入應納個人所得稅可與營業稅、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房產稅、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結合出計算題;承租承包經營者應納個人所得稅可以和流轉稅、企業所得稅、稅收征管法結合出綜合題。外籍來華人員應納的個人所得稅通常以單選性的計算題出現,而稅收優惠政策主要是選擇題或與計算題相結合。
其次,精讀重點章節和重點內容。
《稅法》課程中,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是第一個層次的稅種,約占50%的分值;土地增值稅、消費稅、印花稅和稅收征管法是第二個層次的稅種,約占20%左右的分值;針對這八章必須認真研讀,反復推敲,認真領會稅法的政策精神。
稅法的學習應當注意掌握生產經營知識和生產過程及資金周轉的過程。學員認為稅法難學,死背的東西多。這是一種誤解,實質上是對某項經濟業務不了解,進而對稅法不理解,認為難學。解決的方法是:一方面,課上認真聽講;另一方面,可上網查詢該業務過程是怎樣做的。
比如,“打包債權”的政策規定。考生應當先了解什么是“打包債權”;然后學習稅法對“打包債權”的政策規定,才能真正學進去,理解好,自然就不存在死記硬背的情況。“打包債權”是指將若干個債權,合成一個拍賣標的。盡管這些資產或債權變現效果不好,但是因為目前國家對處理不良資產方面沒有任何限制性政策,雖然有風險存在,可投資的機會也很大。所以有不少有實力的大公司或個人愿意以低價購入這些變現價值不靈活的資產或債權,然后通過自己的經營、轉讓這些資產或起訴這些債權項目的上級主管部門來取得一定的財產轉讓收益。
例如:王某在一次不良資產拍賣會上以800萬元取得“打包”債權,包括:某國有銀行公司對某市屬A公司的債權1 400萬元,對房地產公司的債權800萬元,并支付相關手續費8萬元。王某取得這些不良資產后,起訴煤氣公司上級主管部門,要求其上級部門代為償還本金1 200萬元及利息350萬元,后來經雙方協商,煤氣公司的上級主管部門除償還現金300萬元后,還從其下屬公司中分離出部分優質資產(某幢座落于縣內的四層辦公樓,評估價值約1 250萬元)償還給A,共發生相關訴訟費5萬元、審計評估費用7萬元、契稅37.5萬元(當地契稅稅率3%);將房地產公司的債權800萬元以500萬元現金轉讓給某公司。王某應納個人所得稅為:
“打包債權”共支付相關債權成本支出800萬元,相關手續費、稅金等支出共計57.5萬元(8+5+7+37.5);通過司法程序起訴或轉讓所取得的收入為現金800萬元,非貨幣性資產1 250萬元。
王某應納個人所得稅為:(2 050-800-57.5)×20%=238.5萬元。
《稅法》教材一般只明確政策法規,不加解釋,這樣不利于自學。因此,考生課前要預習,課上要認真聽講,課后要抓緊復習重點內容,并及時作一些練習題加以鞏固是必需的。
《稅法》還與涉稅會計有所結合,這也是考生感到困難的問題。因此,對考試涉稅會計處理擇其重要的要掌握一些。如:“應交增值稅”、“固定資產清理”、“待處理財產損溢”、“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等。
例如:某企業接受捐贈固定資產一臺,價值100萬元,由受贈企業支付運費1萬元,則應當期納稅。
①接受捐贈時:
借:固定資產 101
貸:待轉資產價值-非貨幣資產捐贈100
銀行存款 1
固定資產的運費不能抵扣增值稅進項稅金。
②當期納稅時:
借:待轉資產價值-非貨幣資產捐贈100
貸:營業外收入75
應交稅費-所得稅 25
③當年提折舊時,假設年折舊率5%:
借:制造費用5.05
貸:累計折舊 5.05
接受捐贈是所得稅的重要考點,給出會計處理可以使考生從另一個角度看清接受捐贈問題的三個考點。
再次,加強解題訓練。
針對各章重點考生應當選做一定量的習題,其一,鞏固已學知識,達到熟練掌握;其二,提高解題速度,一些考生事后反映題目不是不會做,而是做不完題目,這與平時訓練不夠有很大關系。解決的辦法是:固定做題時間和題目數量,逐漸增加題量,不要一邊做題一邊看答案,或者松松垮垮地做題,這樣沒效果。
另外,一般建議考生先做客觀練習題,通過這種題型把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識掌握準確,不然一些考生就不能明辨是習題答案錯誤,還是自己相關知識沒掌握好,時間長了負面影響比較大。在充分掌握基礎知識以后再多做主觀題,提高自己的綜合解題能力。
最后,研究歷年考題和選做考前沖刺題。
研究歷年考題的目的是熟悉其出題方式,題量大小,按規定時間做歷年考題,考察自己掌握知識點的熟練度和準確度。考前選做沖刺題也是很重要的,不求最多,但求最精,不要盲目做沖刺題;當你對稅法考試的重點不清楚、政策不熟練時,做題毫無意義,反而打擊自己的自信心。
祝各位考生輕松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