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進入二十一世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環境形勢越來越嚴峻。建立并完善環境稅收體系,充分發揮稅收的環保功能已成為我國進一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本文根據我國當前稅制改革的方針,針對我國環境稅費制度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立和完善我國環境稅收體系的基本思路。
【關鍵詞】 環境保護;稅制改革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環境形勢越來越嚴峻。大氣、土壤和水資源的污染日益嚴重,耕地面積逐年減少,土地和草原嚴重退化,生態環境不斷惡化。這不僅直接影響到我國人民的生存質量,而且制約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盡快建立和完善我國環境稅收體系,充分發揮稅收保護生態環境的積極作用,促進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已迫在眉睫。
一、我國現行稅費制度在環境保護方面的缺陷
(一)排污收費制度的缺陷
我國現行的排污收費制度,其原則是“誰污染誰付費”,其目的是為環保工作籌集專項資金。該制度對我國的污染控制和環境管理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時也存在不少問題:第一,征收面窄。只對廢水和煙塵收費,對工業廢氣、交通廢氣、居民生活污水及垃圾等基本不收費。第二,收費標準偏低。至今仍采用1988年制定的收費標準,遠遠低于排污單位污染治理成本。從而導致企業寧愿交納排污費,而不愿意治理污染。此外,不論在單位時間內排放污染物總量的多少,均按同一標準收費,影響了環保收費的實際效果。第三,計征依據不科學。現行排污收費僅對超標排放物征收,由于排放物的體積、重量、污染程度難以確定,又由于征收超標排污費是按照超標的級別或倍數來確定,可操作性差,不能準確、公正地確定收費依據和金額。第四,立法層次低、不規范。排污收費作為一種行政事業性收費,缺乏應有的法律效力和規范,征收管理的剛性不強,隨意性較大,不能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