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我國獨立董事制度與美英等西方國家作了比較,從中找出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的問題所在,并提出我國獨立董事制度的完善措施和改革方向。
【關鍵詞】 獨立董事;獨立性;權責平衡
一、獨立董事的基本含義
獨立董事的本質在于其獨立性,其既獨立于大股東也獨立于企業的主要經營管理者,根據對美英等發達國家的獨立董事的概念研究,可以綜合概述為:獨立董事是具有一定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與上市公司不存在曾經有高級管理人員的雇用,合伙,及其他關聯關系,并且持有上市公司股份不超過1%且與上市公司沒有重要的業務往來的特定人員。從上述概念看出,獨立董事的主要要素:一是必須具有與獨立董事職責相關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否則,無法完成作為獨立董事的應盡職責。二是與上市公司沒有關聯關系,即所有影響獨立董事獨立性的事項均列為獨立董事遴選的禁忌事項。首先保證有行使獨立董事職責之能力,然后具有純粹的獨立性。
依據我國目前的有關規定,獨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擔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職務,并與其所受聘的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東不存在可能妨礙其進行獨立客觀判斷關系的董事”。由于我國的獨立董事制度屬于經驗借鑒,對于獨立董事的概念性范疇基本與西方表達一致。
二、獨立董事制度的中西方比較
(一)獨立董事的選用
獨立董事的選用制度,通常由企業原來的董事會成立專門委員會提名,然后由股東大會進行選舉產生。即首先要經過董事會下設的專門委員會提名,然后股東大會通過在提名人員中的選擇,最后決定獨立董事的人選。
從我國獨立董事的研究發現,近九成的獨立董事提名基本由大股東或高層管理人員所包攬,其中有55%的獨立董事是由大股東推薦給股東大會討論的,另有27%由高層管理人員推薦,其他股東推薦的獨立董事很少。這種差別主要是由于我國存在股權結構過度集中,一股獨大,具體表現在獨立董事的人選問題上,獨立董事僅僅代表大股東的利益,成為代表董事,失去了其獨立性。
(二)獨立董事的權限
獨立董事的權限,獨立董事的各項權利散見于:1.各國有關獨立董事的證券立法;2.證券交易所等自律機構頒布的上市規則、獨立董事制度操作指引等文件;3.上市公司制定的章程和議事規則;4.上市公司與獨立董事具體簽署的具體聘用合同。
英美公司法規定:公司作為法人,其商業和事務應該由董事會來管理。董事被看作是公司(全體股東)的受托人,依據信托原理,董事是公司財產的委托人,公司股東則是公司財產的委托人和受益人。董事只能按照公司章程規范所定的目標使用公司資源。此外,董事們必須實實在在基于公司利益使用被賦予的資源運用權力,并且不得容許董事的個人利益和董事的責任發生矛盾。獨立董事作為董事會的成員,自然也應遵循這一原理,受代理人義務的約束。這一約束的核心就是獨立董事應該與其他董事一起向全體股東承擔受托責任。
考察英美等國的獨立董事制度,獨立董事的權限可以歸集為:信息知情權和決策權,報酬請求權,董事會參與決策權,提案權,征集投票權,董事會召集權,否定權,特定的請求權,發表獨立意見權,聲明權等。
其中,信息知情權包括:定期獲得并審查公司的財務和經營情況的權利;與公司高層管理人員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進行溝通和交流的權利;對于相關問題的詢問權利等。報酬請求權是指:獨立董事有權為他所付出的服務從上市公司獲得現實的經濟報酬。獨立董事所獲得的經濟報酬主要包括股票、股票期權、長期獎金、年度報酬和車馬費等。信息知情權和決策權,報酬請求權可以稱之為輸入類權利。
董事會參與決策權,提案權,征集投票權,董事會召集權,否定權,可以稱之為工具類權利,即獨立董事可以依據公司法等相關法律在董事會中享有決策的權利;獨立董事以代表全體股東利益為出發點,就財務審計,人事任免,職工薪酬等方面享有一定的提案權;為避免股東大會成為大股東的一言堂,有必要由上市公司或法律強制向獨立董事賦予征集投票權的權利;獨立董事有召集召開董事會的實際權利;獨立董事就公司的重大事項可以行使否決權。
在較為充分的信息知情和調查的基礎上,通過相應的工具類權利的實施,獨立董事有權對有關事宜做出客觀的評價,獨立發表意見。即發表獨立意見的權利。聲明權是指獨立董事在任期未滿而被公司以不當理由免職時,可以向外界發表聲明,被免職后發表聲明,有助于其他董事會其他董事和全體投資者獲知信息,從而減少信息不對稱所造成的判斷失誤。被解職獨立董事發表和上市公司經理層針鋒相對的聲明也有可能援引監管機構的進入,打破上市公司內部人控制的弊端。
綜合上述各項權利,可以以下圖來表示其中的相互關系:

從上圖可知,獨立董事的權利由下往上形成一個金字塔樣式,輸入類權利是基礎,是獨立董事發揮作用的基本條件和根本動力,工具性權利是獨立董事實現自身職責的主要手段和原則,也是獨立董事功能實現的基本保障,最后的輸出類權利是獨立董事行使獨立性,獨立表達意見的基本途徑,是實現獨立董事職責權限的信息通道。三類不同的權利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從而更好地實現獨立董事的監督和輔助功能。
由于我國獨立董事從原來的公司咨詢和公司顧問發展而來,所以,獨立董事的職責很長時間都停留在咨詢和服務上,各上市公司僅僅是在公司章程中原則性地將其界定為:對公司及全體股東有誠信與勤勉義務;維護公司整體利益;關注公司中小股東的利益不受損害;就關聯交易、重大收購等發表獨立意見。另一方面,獨立董事的行權與監事會又有很多雷同之處,職能重疊。如檢查公司財務、提議召開股東臨時大會等。監事會的職權范圍在很大程度上屬于事后監督,其最大的弊端就是因信息不對稱而帶來監督失效。獨立董事作為董事會成員,能夠參與決策全過程,按理說,其監督具有不同于監事的事前和內部監督的特點,但由于職權的限制,使其具有的不同于監事的優勢也就消失了。
(三)獨立董事在董事會的人數和比例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美英等成熟證券市場,上市公司聘請獨立董事已經成為主流,而且獨立董事占董事會的比重長期呈上升態勢,迄今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經合組織在“1999年世界主要企業統計指標的國際比較”報告中專門列項比較了董事會中獨立董事成員所占的比重,其中美國是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