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結合大慶石油管理局建立和實施標準成本管理的實踐,闡述了中央企業成本管理現狀、實施標準成本的目的及意義、標準成本制度的建立與實施、取得的初步成效、制定標準成本需要把握的問題等五個方面的內容。
【關鍵詞】 成本現狀; 標準成本; 組織實施; 初步成效; 注意問題
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國有企業以科學管理、規范經營為重要內容,科學發展觀要求國有企業以健康和諧發展為重要理念。加強企業科學管理、規范企業經營運作、促進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等,都對企業的財務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很多國有企業在經營管理中還存在著薄弱環節,尤其是一些企業成本管理粗放,風險控制失當,以財務預算為核心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體系尚未真正建立,這些問題都影響和制約著企業的健康發展。因此,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是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轉換經營機制、實現持續有效較快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財務工作的一項長期任務。
成本是企業生存之根,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企業競爭能力的優劣。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結合企業經營實際,大慶石油管理局不斷強化企業低成本戰略,適時建立和推行了標準成本管理制度,促進企業成本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研究和探索加強財務管理的新途徑,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和競爭能力,進一步推進了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
一、中央企業成本管理現狀
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國有大中型企業普遍采用的計劃成本法已逐漸退出,取而代之的是更具市場競爭力的目標成本管理法以及標準成本管理法。
自2000年初開始,中國會計學會、中國總會計師協會在全國范圍內對有關企業的財務負責人進行了問卷調查,主要選取了成本管理核算的總體情況、材料成本管理和制造費用管理等三方面內容作為研究對象,涉及九大行業,這些企業分布于東部、中西部和老工業基地。調查結果顯示,九大行業所涉及的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是目標成本法、計劃成本法和標準成本法,其中:45.7%的企業采用了目標成本法,34.6%的企業采用了計劃成本法,16%的企業采用了標準成本法。詳見表1。
采用標準成本法的企業最少,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一)標準成本的制定過程較為復雜
采用標準成本法需要大量的財務數據、生產經營技術指標的支持。
(二)實施、維護標準成本系統的代價較高
不僅投入的每項勞動、每種材料都必須制定價格標準和數量標準,而且需要不斷修訂。
(三)實施標準成本管理的難度較大
標準成本實施的條件和內在動力要求企業生產要向專業化、標準化的方向發展,而且與企業規模以及內部分層管理的科學化、規范化程度關系密切。
由此可見,實施標準成本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解決諸多方面的矛盾和困難。
當前,中央企業管理層大多注重企業發展戰略和主要經營考核目標管理,促使簡便易行的目標成本法成為企業負責人主要采用的成本管理方法,但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實際上缺乏一定的科學依據和實質控制力。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企業之間競爭愈加激烈,目標成本法已不能適應企業競爭與發展的需要,而在目標成本管理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標準成本管理能夠將成本管理目標層層分解,落實到基層企業去實施,促進企業管理更加科學、規范,對企業的發展起到了更加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建立標準成本制度的目標及組織實施
標準成本是根據已經達到的生產技術水平,在有效的經營條件下,經過精確的調查、分析和技術測定而制定的成本,主要用來評價實際成本和衡量工作效率。標準成本制度是指圍繞標準成本的相關指標(如技術指標、作業指標、計劃值等)而設計的,將成本的前饋控制、反饋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種成本控制系統。
標準成本管理的特點是事前計劃、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相結合。目前,國際流行的ERP企業管理模式在成本管理中普遍采用的就是標準成本管理體系。建立和實施標準成本制度,可以將成本計劃、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有機結合起來,明確企業生產產品、提供勞務所發生的各項支出標準數量與標準價格,以及與直接生產工藝無關的成本,不斷優化產品的實際成本,使企業預算指標更加科學、合理,為企業強化經營管理、提高經濟效益提供有效保障。
大慶石油管理局為建立標準成本制度,提出了“分階段、按步驟、明確分工、試點先行、穩步推進”的總體部署。標準成本制定的主要思路是將各試點企業產品成本按照成本習性分為生產性成本和非生產性成本,其中,生產性成本按照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劃分;非生產性成本按照冗員成本、穩定支出等基地后勤成本劃分,根據abc成本理念建立數學模型,并把abc具體內容分解、落實到企業相關的職能部門、車間、班組,分別制定成本費用要素的標準數量和標準價格。把制定出的標準成本與同行業成本、預算成本、歷史成本進行對比差異分析,逐步完善、規范。
(一)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建立標準成本數學模型
為有效規范生產服務、加工制造等不同行業產品的標準成本,大慶石油管理局認真探討,建立了統一的標準成本數學模型。
通過上述標準成本數學模型的建立,首先將企業每年費用進行有機整合,能夠有效解決標準成本制定過程中所面臨的許多復雜問題,促進今后企業管理向定量化方向發展;其次,該模型能夠將運籌學等學科的計算方法結合到會計中來,對企業經營數據進行科學的分析和處理,揭示產品之間的內在聯系和最優數量關系,以便為管理層經營決策提供客觀依據。
(二)分層組織,量價結合,建立標準成本框架體系
根據abc數學模型,大慶石油管理局建立了標準成本框架體系,共包括11張表,即1張母表,10張子表。所屬企業分1-4級層次填報。母表主要反映各主要產品的固定成本、變動成本、管理性支出、實物工作量、保本額、保利額、標準單位成本、標準單位成本社會先進水平等,是各子表的匯總表;子表主要反映各產品變動成本材料、燃料等消耗標準、固定成本人工、折舊等支出標準以及年生產能力統計、生產工藝流程描述等;分層級填報主要是按集團企業、分公司、車間、班組四個層級填報,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剔除生產經營中的無效動因,挖掘生產工藝過程中的沉沒成本,使制定出的標準成本科學、合理、準確。
(三)合理分工,有序推進,制定企業各項標準成本
按照統一組織、分工協調的總體要求,標準成本的制定與實施由財務資產部門牽頭,價格定額部門、人力資源部門、生產協調部門、企業管理部門、計劃規劃部門、物資管理部門、安全環保部門、銷售部門、研發部門、工藝管理部門、企業文化部門、房屋管理部門等共同參與完成。
1.變動成本標準的編制。
變動成本標準是標準成本數學模型y=a+bx+c中的變動成本b部分,涵蓋生產成本中的直接材料、輔助材料、直接燃料、動力等變動成本要素。
變動成本標準是針對各企業明細產品制訂的,分為材料消耗標準和材料價格標準。材料消耗標準又分直接材料、輔助材料消耗標準,直接燃料、動力消耗標準,其制定的依據為企業工藝技術規程、生產操作規程、計劃值指標、歷史消耗資料等;材料價格標準分為物料價格標準和能源價格標準。相應的變動成本標準由相關部門負責制定。
2.固定成本標準的編制。
固定成本標準屬于數學模型中的a部分,是指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的,不隨產品業務量變動的成本,主要涵蓋生產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折舊費、修理費等固定成本要素。相應的固定成本標準由相關部門負責制定。
3.管理性支出標準的編制。
管理性支出屬于數學模型中的c部分,是指企業管理部門為組織正常生產經營活動而發生的各項費用,包括制造費用及與正常生產經營無關的支出,如冗員費用、解決歷史問題費用、非經常性費用等。管理性支出標準的制定應充分考慮企業歷史消耗資料及經營實際,科學地進行論證和分析。
(四)對比分析,完善標準,制定標準成本測評方案
企業標準成本制定后,要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對標準成本進行測評和修訂,使其更加科學、完善,更具有可操作性。
1.標準成本與同行業成本的對比分析。
將制定出的標準成本與同行業、同年度產品的實際成本進行對比分析,分析內容包括:總體情況分析、成本項目分析和單位產品成本分析。針對標準成本數學模型y=a+bx+c中的變動成本b部分,要分別對量差、價差進行對比分析,揭示差異,找出標準成本中存在的不足和優勢,逐步完善本企業標準成本。
2.標準成本與預算成本對比分析。
將制定出的標準成本分別按近三年的預算工作量相應還原,計算出預算工作量下的標準成本,然后同預算成本進行對比,按標準成本數據模型中的具體分類分析原因,完善標準成本,突出標準成本的優越性。
3.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的對比分析。
標準成本制定完成后,同近三年的歷史實際成本進行對比分析,對比分析的內容包括:總量分析;產量、產品結構變化影響的分析;變動標準成本分析;固定標準成本分析;管理性支出中的可控費用、不可控費用分析、單位標準成本分析。根據對比分析后的數據,對標準成本進行修正,不斷完善標準成本,使標準成本更加科學、更加合理。
三、推行標準成本制度的主要成效及未來發展
制定和推行標準成本的主要目的是組織制定企業標準成本體系,揭示和分析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的差異,制定改進措施和方案,考核和控制企業的各項實際成本支出。
標準成本與實際成本之間的成本差異等于實際成本減去標準成本,負差為有利差異,正差為不利差異。成本差異具體又分為數量差異和價格差異,其中:
數量差異=標準價格×(實際數量-標準數量)
價格差異=實際數量×(實際價格-標準價格)
在實際應用中,要組織相關部門和人員,及時測算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的差異,認真分析產生差異的原因,對由于國家政策及其他不可控因素而使標準不夠準確造成的差異,要對標準進行及時修訂;對于因企業實際生產操作或管理因素產生的差異,要查找相關單位和人員,研究和制定整改措施,狠抓落實,加強管理,有效控制各項成本支出,不斷提高企業經濟效益。
大慶石油管理局建立標準成本制度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主要體現在:
(一)梳理重塑、細化完善了企業管理工作流程
通過對試點單位業務和工作流程的梳理,擺脫傳統組織分工的束縛,使企業業務處理流程趨于合理化、效率化,變“結果管理”為“過程管理”。如,大慶石油管理局在潛油電泵、射孔彈、鉆井設備以及化工設備等主要產品業務上,從材料采購、人工配備、設備運行、銷售安排等方面,進一步明確分段責任,進一步細化核算,操作管理步入了精細規范。
(二)修訂完善了物耗定額和部分經常性非物耗開支標準,初步形成了主要產品的標準成本匯編
大慶石油管理局對試點單位主營業務方面的主要材料、輔助材料等消耗標準均已修訂,對主要經常性非物耗開支標準均結合歷史水平和同行業平均水平進行了修訂、完善。在此基礎上,出臺了成本標準,形成了甲醇、液氨、工業混合烷、射孔彈、電泵機組、抽油機、自產水、自產電、固話、小靈通、噸油操作費、房屋供暖、物業服務等企業主要產品、勞務項目的標準成本匯編,促進了全面預算管理的實施,起到了事前引導和控制的作用。
(三)管理方向、管理目標進一步明晰
通過對試點單位開展主營業務標準成本情況的對比分析,解剖成本差異的成因。對于成本發生不足形成的潛在能力透支現象進行糾正,對于超過成本標準的消耗制定改進措施,糾正偏差,以達到成本科學合理發生的目的。
通過標準成本工作的成功推廣與實施,試點單位發生成本費用支出同比降低,利潤同比增長0.55億,單位上下形成了事事講科學、人人講節約、項項有標準、處處有考核的良好氛圍,強化了全面預算管理基礎建設,促進了企業整體經營管理水平的提升。
結合標準成本推進工作的最新進展,大慶石油管理局將按企業整體發展戰略和“十一五”規劃目標,繼續在成本構成標準上進行持續修正和改進提高,擴大標準成本制度實施的覆蓋面,進一步精確對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劃分,促進企業的安全、高效、清潔、和諧發展,為企業未來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有效支撐,奠定堅實的基礎。
1.在企業決策方面,推行標準成本管理,促進企業實施扁平化管理,加快管理信息傳遞,促進企業以較少的資源取得更高的效益,促進企業提高應變能力、適應能力,從而為企業生產經營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1)合理的標準成本能夠為企業推行扁平化管理提供依據。推行標準成本管理,如實反映各生產環節的成本結構,可為落實經濟責任、公允評價各級管理層的業績建立標準,為企業經營者優化組織結構提供基礎資料。實施標準成本管理,摸清產品的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摸清企業管理的間接費用,可促進企業節約中間層的管理性支出,便于企業實施扁平化管理。
(2)合理的標準成本能夠為推動企業健康、和諧、安全、清潔發展提供依據。通過標準數量與標準價格的制定,加大了對企業生產環節“無效動因”消耗的控制力度,從而可以集中優勢資金加大對生產工藝重點設施的安全、清潔投入,加速企業資產的運行效率,提高企業整體創效能力,推動企業健康、和諧發展。
(3)合理的標準成本能夠為各企業產品價格決策提供理論依據。預先設置的標準成本可以作為企業產品價格決策的尺度,針對不同的市場區域和市場要求制定相應的產品營銷策略,在市場招投標中提供科學的價格底線,使企業能靈活制定出適合不同區域的價格,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
2.在預算管理方面,標準成本促使各企業將預算目標明確到各部門、科室、分公司、班組乃至一線員工,可以調動全體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加強內部控制,提高管理水平。
(1)標準成本便于全面預算的編制工作。推行標準成本,改變以往年度“以上年實際為基礎,參照當年物價、工作量等調整當年”的因素法的預算做法,將標準成本作為零基預算等方法的預算基礎,不僅能科學、合理地測算產品的實際支出,而且能夠更好地應對不可預見性費用的發生,提高預算編制的客觀性和可操作性。
(2)標準成本便于預算的過程控制。標準成本能夠促使各企業將各項經營指標落實到最底層,強化全員參與預算管理意識,促進各企業采用流程化組織方式,使整個經濟業務活動更適應市場的需求,制定的預算標準更符合生產實際,從而增強預算管理的執行性。
(3)標準成本便于提高預算執行的符合度,使預算指標更具指導性。標準成本能夠促進各企業完善損益分析、成本分析、現金流量分析、異常因素分析及效績評價指標體系建設等,強化預算控制,充分發揮預算管理的預警機制,突出預算執行中各項指標的跟蹤測算和落實,便于經營責任考核指標的完成。
3.在成本控制方面,標準成本的制定及實施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在成本控制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既可避免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鋪張浪費現象,又能為成本控制的各個環節提供有利參照。
(1)標準成本可以促進責任中心明確各類成本項目的控制目標。將標準成本按成本項目分解到各責任中心及相關責任人,使其明確責任范圍內的成本控制目標,按照成本控制目標控制實際成本,實現項項費用有落實、人人肩上有指標。
(2)標準成本可以加強成本管理的過程控制及差異分析。以標準成本作為生產經營各環節成本控制的依據,對成本進行過程控制和差異分析,可以找出成本控制的薄弱環節,分析原因,及時反饋給責任單位,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消除不利因素的影響。
(3)標準成本可以加強對責任中心的考核。標準成本可以作為評價業績的尺度,對各級責任中心進行考核。將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進行比較、分析、評價,以衡量責任中心的業績,將考核結果與責任中心的效益進行掛鉤,調動責任中心成本控制的積極性。
四、制定標準成本需要把握的幾個問題
制定和實施標準成本是一個科學、細致、嚴謹而復雜的過程,建立標準成本制度更需要穩步實施、扎實推進。制定過程中,要把握以下幾個問題:
(一)要完善各項企業管理的基礎工作
標準成本的基本要求就是單位消耗要科學,單位價格要合理,這就決定了標準成本的制定需要較多的資料,這些資料的取得對企業管理基礎工作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推行標準成本制度時,不僅要求構成產成品的零部件、半成品、耗用原材料和人工以及使用的設備、工藝方法等生產產品所必需的各項因素都要有標準外,而且需要對其實行科學化的管理,同時,還要有健全的原始記錄以及完備的計量、檢驗、檢測制度等。
(二)要建立健全與職能職責相統一的管理組織
實行標準成本制度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依靠強有力的組織保證才能有效開展工作。首要的便是要有能與管理要求相統一的管理組織來考慮與預算管理的協調,一般情況下可與預算組織相統一。可以財務部門牽頭,各相關部門及部分生產單元的人員共同參與,配備既懂技術又精通生產、經營管理的人員,建立、健全企業管理的組織機構,方能確保標準成本制度的扎實推進。
(三)要倡導、樹立全員參與的科學的成本效益意識
樹立科學的成本管理意識,要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企業持續、協調發展,不僅要注重企業安全、清潔生產方面的裝備與維護、保護等投入,而且要大力開展挖潛降耗,節約一切可行的費用開支。這要求企業的全體人員都應加強成本管理意識,才能使標準成本制度順利開展。
(四)要修訂、形成廣泛認知、合理遞進的成本標準
成本標準的制定,要結合企業裝備、技術等現有水平,借鑒同行業的相關資料,更重要的是確定分步要達到的目標,通過上下結合,由管理部門和生產部門共同參與制定出松緊適度的成本標準,客觀地反映企業真實的成本水平,避免由主管領導、主管部門憑借主觀意志來確定。
(五)要建立保障標準成本制度持續推進的長效機制
推進標準成本工作,要不斷克服推進過程中的負向、弱化的管理慣性,通過有效的激勵機制,強化正向促進;形成差異分析與修訂、不確定性分析與控制的成本標準完善機制;通過制度化使之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系統的保障機制;結合生產、銷售等業務量指標,開展彈性考核,使之成為企業經營管理的“發動機”和“神經信號系統”,全面提升企業成本管理水平,促進企業整體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