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會計作為信息系統研究的第二個問題是:會計發展到今天的水平,其作用果然仍只象信息系統那樣,限于真實地反映或再現輸入的信息么?
按照現代信息科學,信息系統的目的,總的說來,在于使從信息源上輸入的信息,能不受干擾地通過信路,在終端不走樣地再現出來。
會計信息系統說強調了這一方面,從而,使今天的會計工作十分注意于保持輸入和輸出信息之間的不走樣,并以會計標準、審計標準、職業道德標準等使會計行為日趨于規范化、科學化,來保證輸出信息的可信。從而,使會計工作,從二、三十年代的普遍不受信任,轉變為今天的普遍受到信任,從無法作為“決策的依據”,轉變為今天的普遍用作“決策的依據”,這是個很大的進步。
但是,從對“決策有用”、“決策得更好”出發,會計是否只滿足于反映和提供可信的信息就行了?
人們今天對會計的要求,不止于此。
今天的會計,除了必須提供可信的信息以外,為了真正對決策有用,或者,作好決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要求,這就是,能動地使這個可信的信息所反映的客觀事實,符合人們的合于規律的主觀意愿,然后在、并且只在這一基礎上決策。
舉例說,會計今天所要求的,主要不在于從信源上輸入的數據2+3,能在通過信路時排除干擾(當然,這一點是必要的,但是不夠的)在終端不走樣地反映出信息“5”,而不問這個信息“5”是否合于意愿,就據以決策,而在于倒過來,務請注意,是倒過來,如果希望在終端得到這個合乎人們意想的“5”,來作決策之用,會計能從信源起,一路控制下來,使它是2+3,或其他能耦合成“5”的任何信息,如果最終不能耦合成人們所意愿的這個“5”,就說明這項決策是不可行的。
這也就是說,決策所依據的,不應該是隨便什么樣的信息。而是經過控制,有助于提高決策水平的信息,現代會計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一般地提供信息,而在于控制所提供的信息,力求提供符合人們意愿的信息。正如一位求愛者,希望得到的,不但是一個真實答復,而且是個合于自己意愿的真實的答復;又比如一位電視的收看者,不但要求看到信號不受扭曲的電視,而且要求看到自己想看的電視;再比如一個科學實驗者不但要求得到起初可靠的結果,更希望這個結果符合自己的愿望。把會計只認為是一種自發地真實反映信息的系統,而不問其所反映的是否能自覺地符合人們的意愿,不符合會計今天實際所起的作用,不符合作好決策的要求,不反映會計的發展今天實際所已達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