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評說明:會計是個量具,或計量系統;二評說明:現代會計從計量系統,演進而為一個控制系統。說的都是會計的屬概念。
屬概念確定概念事物的大框框。
按照邏輯的要求,定義一件事物,在掌握它的屬概念之后,還要進一步掌握它的種概念,也就是我們要概念的這個事物的小框框。
種概念的作用在于在屬概念反映的同屬事物的共性中,把被定義事物的種性或個性概括出來,使它明顯地有別于其它同屬的事物,以便更精確地認識它。
對會計這個概念的認識也如此。
僅僅說會計是個經濟控制系統是不夠的,在各種各樣的經濟控制系統中,會計是具有一些什么特色的經濟控制系統呢?
這就是會計的種概念要解決的問題。
一個經濟控制系統(乃至任何事物)的特色可以從各方面來描述。一般說,掌握住了某一經濟控制系統所等具的原本的目的,或原定的作用,這個系統的特色或種概念,也就掌握住了。
因此,本節通過會計目的問題,來討論會計種概念的問題。
會計的原本目的是什么?或者說,會計原本是派什么用場的?
歸根到底,為什么要會計?
如果說,屬概念解答了什么是會計的問題,則種概念要解決的就是:為什么要會計的問題。這兩個問題說清楚了。我想,會計的整個概念也就說清楚了。
為什么要會計?會計原本是作什么用的?
信息系統說的觀點,同樣是有研究余地的。
按照信息系統說的說法:會計的原本目的就在于為決策提供信息,是由于決策的必要。為決策提供信息,仿佛就是會計原本的作用。
這一看法目前十分流行。
上述美國會計學會1966年發表的《會計基本理論說明書》所提會計的定義,就充分表明了這一看法,該說明書“會計的目的”段,將為決策提供信息列為會計的第一項目的,再次表明了這一看法。
1973年10月,美國公共會計師協會(AICPA)組織的一個以屈魯白拉特(Robert Trueblood)為首的研究組提出了《財務報表的目的》。這一報告書(Report of Study Groupvon the Objective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洋洋灑灑,列出了財務報告的十二項目的,第一項指出:
“財務報表的基本目的即在于為經濟決策提供信息”
又說:
財務會計的基本職能,幾乎自始至終未變,其目的在于為各種財務報表的使用人提供信息,以便決策。
1978年,美國財務會計標準委員于成立5年后開始發布一系列的《財務會計概念說明書》(Statement of Financial Accounting Conc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