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通過舉例分析,對固定資產有關的暫時性差異產生的原因及其對所得稅費用的影響作了探討。
【關鍵詞】 暫時性差異; 影響; 所得稅費用
一、折舊年限相同
實例:甲企業2005年12月31日購入一臺機器設備,原價為100萬元,會計與稅法折舊年限均為4年,該企業2006年、2007年、2008年和2009年的營業收入均為80萬元,所得稅率為30%。要求:根據所給資料分情況列表分析暫時性差異對所得稅費用的影響。
第一,會計上采用直線法,稅法上也允許采用直線法(表1)。
第二,會計上采用年數總和法,稅法上允許采用直線法(表2)。
第三,會計上采用直線法,稅法上允許采用年數總和法(表3)。
二、折舊方法相同
實例:甲企業2005年12月31日購入一臺機器設備,原價為100萬元,會計與稅法折舊方法相同,均采用直線法,該企業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和2010年的營業收入均為80萬元,所得稅率為30%。要求:分以下三種情況進行分析計算,并將其結果填入下列表格中。
第一,稅法規定4年折舊,會計也按4年折舊(表4)。
第二,稅法規定4年折舊,會計按2年折舊(表5)。
第三,稅法規定4年折舊,會計按5年折舊(表6)。
綜合上述計算結果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暫時性差異只影響所得稅費用,而不影響應交所得稅,暫時性差異對所得稅費用的影響等于暫時性差異乘以當期所得稅率,這一影響數將通過遞延所得稅資產或遞延所得稅負債科目來核算。”需要說明的是,當你在看最后一個表格A處的“24”和B處的“18”時,應這樣去理解:按稅法的有關規定,企業第五年就不應再計提折舊。也就是說,稅法認為第五年應交的所得稅和所得稅費用均應為24。但表中第五年的所得稅費用卻是18,其原因是由于企業第五年計提了折舊,使得第五年仍存在暫時性差異20,而這一暫時性差異的存在,并沒有使第五年應交所得稅發生變化,而變化了的恰恰是第五年的所得稅費用,使所得稅費用從24減少到18,其差額6(20×30%)正好是暫時性差異20對所得稅費用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