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之歌》:國產自然紀錄片突圍
從1981年開播的《動物世界》開始,中國觀眾就對畫面唯美、富有情趣的自然類紀錄片情有獨鐘。近些年《探索·發現》頻道中的類似節目收視率大增就是明證。或許這是因為人對動物、自然本身就有一種天然親情的緣故吧。但是,我們也發現,這二十幾年來熟稔我們眼球的卻是清一色的歐美產品,如英國廣播公司自然歷史部和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制作的節目——《地球脈動》和《寰宇地理》,還有如法國人拍攝的《遷徙的鳥》與《帝企鵝日記》等經典紀錄片。讓人堪憂的是,這些國外記錄片“熏染”出來的自然類紀錄片愛好者,什么時候才能接觸和欣賞到“國貨”中的大手筆呢?!
莫急,春節之前,“國貨”來了!在央視一套播出的一部反映我國森林版圖的大型紀錄片《森林之歌》結束了國外自然類記錄片“一統天下”的局面。這部由國家林業局籌備并拍攝、歷時四年的11集紀錄片投資1000萬,也是目前國內第一部自然類商業紀錄片。與社教類等紀錄片不同,《森林之歌》拋出了商業紀錄片的殺手锏“講故事”,每一集都將為大家講述一個發生在森林中的故事,“用猴子講哈姆雷特的故事”、“用老虎講李爾王的故事”,把動物的行為擬人化理解。
《森林之歌》播出以后觀眾的反響之好是主創人員沒有料到的。觀眾普遍認為,《森林之歌》與國外自然類紀錄片“不分伯仲”,他們第一次在國產紀錄片中看到黃蟻、胡蜂、星鴉、金絲猴、胡楊、云杉、紅松、紅樹等美麗而罕見的動植物……莫不,這就是沖擊上海電視節的“白玉蘭獎”中自然類紀錄片獎項的首部國貨精品?在欣慰之余,主創人員又有了拯救我國自然現狀的沉重與緊迫——自然保護區基本已被村莊和農田包圍,面積小到根本不夠拍。動物們缺少食物,無家可歸。等待它們比“請明星大腕還難”……

崇禮門:韓國
“第一國寶”毀于火災
?。苍拢保比樟璩浚n國“第一國寶”崇禮門突發火災,因二層樓閣完全被火魔吞噬,導致木制框架完全坍塌。因土地開發遲未賠償而縱火的70歲蔡某被警方拘捕。崇禮門不但是韓國國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因一個人泄憤而遭受損毀,實在是全世界的不幸。
崇禮門始建于始建于朝鮮王朝成立兩年后的1395年,歷經三年完工,是首爾目前保存時間最長的木質建筑,也是韓國的第一號國寶。由于它位于漢城(今首爾)南端,因此也被稱作“南大門”。據歷史記載,明朝使臣黃儼1406年出使朝鮮王朝。他前往羅州地區后返回漢城,“百官在崇禮門外迎接”。在重視傳統禮儀的韓國,崇禮門燒毀事件無疑是一次強烈的精神刺激,“如同美國人看到世貿大樓因恐怖襲擊而坍塌一樣”(韓國一醫學院教授語),“大韓民國倒塌了”——悲傷情緒立刻彌漫整個韓國社會——一些民眾向崇禮門獻花表達哀思,還有不少人在廢墟前失聲痛哭。
在國民心痛、傳媒問責心切之下,盡管韓國總理韓德洙親赴事發現場,并決定盡快修復一號國寶,但還是有大量市民通過網絡表達對當局管理疏漏的不滿。因在線數量過多,文化遺產廳網站服務器陷入了癱瘓。韓國文化遺產廳廳長已向總統遞交辭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