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嫦娥奔月 中國和平開發利用外層空間
10月24日,中國嫦娥一號衛星順利發射升空,奔向月球,于11月7日按設定進入最終工作軌道,不久發回第一批月球表面照片。胡錦濤主席指出:中國“開展深空探測,完全出于和平目的。和平開發利用外層空間是人類的共同事業,符合人類的共同利益”。
二、凸顯強硬 俄羅斯展示強國夢
先是2月10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第43屆慕尼黑安全政策會議上猛烈抨擊美國“幾乎無節制”地在世界上濫用武力,并批評北約東擴威脅俄羅斯安全。這是普京對布什政府發出的最嚴厲的批評之一。之后,俄羅斯不斷顯示強硬:試射各類導彈,暫停執行《歐洲常規武裝力量條約》,北極海底插旗,恢復遠程戰略轟炸機和航母的飛行、航行,等等。為了繼續強國夢,普京為俄羅斯未來謀篇布局,欽點梅德韋杰夫為自己的接班人,而且表示如梅德韋杰夫當選總統,他將出任政府總理。
三、一波三折 伊朗核問題頻曝猛料
伊朗與美國圍繞核問題掰手腕,是2007年最讓人難以捉摸的事。
從2006年起,伊朗先后舉行五次大規模軍事演習,一再聲稱不懼國際壓力與制裁,不懼美國軍事威脅,不是抓捕英軍士兵,就是頻頻高調批美,啟動離心機的數量一增再增,同時又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美國除了一再敦促加大國際制裁力度,有意無意還放出動武風聲。不料到了歲末,美國情報部門宣稱,伊朗2003年就停止了核武器計劃。輿論大嘩,布什好不尷尬。
四、首腦換屆 法英日重塑與美關系
法國、英國、日本領導人先后換了新面孔。5月16日,法國新總統薩科齊入主愛麗舍官;6月27日,布朗正式就任英國首相;9月26日,安倍黯然辭職后,福田康夫出任日本首相。薩科齊除了要恢復法國在歐盟中的大國地位、繼續推動歐洲一體化外,就是著手修補法美裂痕;布朗有意在伊拉克戰爭問題上與前任布萊爾拉開距離,淡化英美特殊關系;福田則一改小泉時代的對美一邊倒政策,在加強日美軍事同盟的同時,兼顧推進亞洲外交。
五、加沙事變 巴勒斯坦兄弟鬩墻
6月12日,一向不睦的巴勒斯坦兩大政治勢力伊斯蘭抵抗運動(哈馬斯)和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法塔赫)的武裝沖突升級。哈馬斯占領了法塔赫在加沙的所有的重要設施,大批法塔赫成員潰逃。緊接著,巴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宣布實施緊急狀態,解散哈馬斯主政的聯合政府。6月17日,巴勒斯坦緊急政府在約旦河西岸宣誓就職。同一天,阿巴斯宣布哈馬斯下屬軍事派別為非法武裝。哈馬斯則針鋒相對,稱緊急政府不合法。加沙事變后,加沙和約旦河西岸兩個政39a43831f49fd81311b0e359964dd38c751bc34010f0667b12aeb2801ec24c49治實體分立成了既成事實,這使得巴勒斯坦建國路愈發艱難。
六、韓國人質危機 凸顯塔利班死灰復燃
7月19日,23名在阿富汗傳教的韓國人被塔利班武裝分子綁架。塔利班先后殺害了兩名男人質。此后,塔利班與韓國政府代表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終于在8月28日達成協議,30日,所有被綁架的韓國人質被釋放。分析人士指出,一股新塔利班運動正在阿富汗和阿巴(巴基斯坦)邊境部落地區興起,它們獲得了“基地”組織的輸血,自2007年3月以來,頻頻實施綁架和自殺性襲擊。
七、次貸危機 美國禍害世界金融體系
美國次貸危機8月全面爆發,并演變為系統的全球性金融風險。2008年,美國經濟將遭遇一個比較困難的年份,全球經濟也可能會放緩。
八、首腦會晤 朝韓關系再獲進展
10月2日,盧武鉉徒步跨越了南北軍事分界線,朝韓第二次首腦會晤隨即在平壤舉行。金正日和盧武鉉簽署了《北南關系發展與和平繁榮宣言》。而于9月27日開幕的第六輪朝核問題六方會談第二階段會議也取得重大進展,10月3日通過了《落實共同聲明第二階段行動》共同文件。韓國媒體認為,六方會談成果將推進朝鮮半島巨變,朝韓關系與六方會談已形成良性互動。
九、油價沖高 全球神經被牽動
油價11月逼至100美元/桶附近。中東局勢動蕩、投機因素和美元貶值是油價上漲的主因。
十、巴厘島聚會 氣候問題受到空前重視
12月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印尼的巴厘島召開,全世界幾乎所有的主權國家都派代表與會。遏制全球氣候變暖成為當今世界共識。但如何制定減排目標,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之間爆發空前激烈的爭吵。經過各方妥協,終于達成“巴厘島路線圈”。此前一直固執己見的美國心知眾怒難犯,在最后時刻簽了字。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意味深長地說:科學家們已盡了他們的責任,現在是政治家們該拿出行動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