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對于阿爾及利亞來說是個恐怖之年,從開春到冬末,連著遭受七次大規模的恐怖襲擊。
突如其來的汽車炸彈
2007年12月11日,一個與美國9.11事件有某些數字關聯的日子,北非馬格里布平原的陽光在地中海霧靄的濕潤下,灑落在阿爾及利亞首都阿爾及爾的大街小巷,這里世代居住著幾乎純一色的遜尼派穆斯林,正如阿爾及利亞國徽上的法蒂瑪手掌所揭示的一樣,這塊土地曾是阿拉伯哈里發帝國的重地。
這里的居民中,阿拉伯人、柏柏爾人雖然同屬一個教派,但各種極端勢力總在不斷地打破馬格里布上空的平靜,和煦的陽光遮掩不住暗流涌動的兇險。
中國建筑總公司阿爾及利亞分公司駐阿爾及爾經理部一大早就派驗收小組前往位于首都市中心的憲法委員會大樓,他們要驗收一宗由中建總公司承建的憲法委員會新辦公大樓項目。該項目就在憲法委員會大樓附近。
在中國工程人員步入項目臨時辦公地后不久,一輛滿載當地大學生的大巴車也正要駛過憲法委員會大樓。他們渾然不知,此時兩輛載滿炸藥的汽車已悄悄逼近位于阿爾及爾省黑德拉地區的聯合國難民署大樓和憲法委員會大樓。
上午9點30分,靠近難民署大樓的汽車炸彈被引爆,過了大約10分鐘后,沖向憲法委員會大樓的汽車炸彈也發生劇烈爆炸。爆炸發生之時,中國工人正好在項目臨時辦公地里,而那輛學生車也恰好經過憲法委員會大樓。
襲擊的目標顯然不是針對中國工程人員或阿爾及利亞大學生,襲擊者選擇的是能在世界媒體上引起震動的聯合國難民署大樓和阿爾及利亞的最高司法機構。正如阿爾及利亞反恐專家所說,恐怖分子有選擇地進行恐怖活動,旨在提醒人們,“我們還活著,而且比你們想像的還要強大。”
學生車擋住了汽車炸彈的威力,對憲法委員會大樓沒有嚴重損毀,對樓內工作人員也沒有造成嚴重的身體傷害。不幸的是,學生車被炸得粉碎,學生尸體遍地,鮮血染紅了憲法委員會大樓前的大街。
爆炸沖擊波瞬間震垮了位于爆炸現場附近的中建總公司項目臨時辦公地,中國工程人員被爆炸的巨浪掀翻在地,隨著建筑物的倒塌被困在危險中。
而前一起發生在聯合國難民署樓下的汽車炸彈爆炸,也使得建筑物正面墻體坍塌,巨大爆炸還不同程度地毀壞了難民署對面的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及世界糧食計劃署等機構設施。 根據電視圖像顯示,爆炸現場一片狼藉。地上有一個大的彈坑,兩輛大客車在燃燒,被炸碎的小汽車殘片到處都是。 據阿政府統計,兩次爆炸造成67人死亡,至少177人受傷,其中中國工程人員有一人遇難、七人受傷,輕傷者經醫院處理后就返回了住地,兩名重傷者在醫院接受治療,但沒有生命危險。中建總公司善后應急處理工作組于12月12日下午從北京出發趕往阿爾及利亞。事件發生后,我駐阿使館啟動了應急機制,并提醒我在阿公民注意安全,避免不必要的外出,遇到緊急情況時應及時與使館聯系。我駐阿使館還與阿爾及利亞有關方面進行了交涉,要求加強對我駐阿機構的安全保衛工作。遇難的中國工程人員的遺體12月19日已從阿爾及爾國際機場啟運回國。
爆炸發生不久,“馬格里布‘基地’組織”在其控制的網站上發表聲明,宣布他們派遣兩名自殺式襲擊者駕駛兩輛載有800公斤炸藥的卡車制造了這次襲擊事件。網站還貼出了兩名自殺式襲擊者手持突擊步槍的“遺像”。
殘暴行為遭到譴責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表示,中國政府強烈譴責發生在阿爾及爾的恐怖爆炸事件,對包括中方人員在內的遇難者深表哀悼,對遇難者家屬和受傷人員表示誠摯的慰問。12月12日,國家主席胡錦濤代表中國政府和人民并以個人名義,就前一日阿爾及利亞發生的兩起恐怖襲擊事件致電阿爾及利亞總統布特弗利卡,向布特弗利卡總統、阿爾及利亞政府和人民、遇難者親屬和受傷人員致以誠摯慰問,對遇難者表示深切哀悼。
在這起爆炸事件中,有17名聯合國職員遇難。正在巴厘島主持聯合國氣候大會的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強烈譴責這起爆炸。這宗針對聯合國設施的爆炸是繼2003年伊拉克聯合國使團遭恐怖襲擊以來又一起造成聯合國職員大量傷亡的恐怖襲擊事件。結束巴厘島氣候大會后,潘基文馬不停蹄地從印度尼西亞直奔阿爾及利亞聯合國難民署爆炸現場。潘基文表示,聯合國不會被恐怖襲擊嚇退,行使自身使命的決心也不會消減。潘基文把那面在爆炸中被損壞的聯合國會旗帶回紐約總部。
美國白宮發言人表示:“我們強烈譴責這起襲擊事件,這一事件是反人道主義的人所為。”他補充說,布什和夫人勞拉向那些在爆炸中失去親人的家屬表示哀悼。
法國總統薩科齊的發言人也表示,希望阿爾及利亞總統嚴厲譴責這起襲擊事件,他稱這起事件為“殘暴的行為”。
“基地”改變襲擊方向?
2007年對于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國家阿爾及利亞來說是個恐怖之年,從開春到冬末,連著遭受七次大規模的恐怖襲擊。
2月13日,北部卡比利亞地區發生連環爆炸事件,造成六人死亡、13人受傷;4月11日,阿爾及爾發生兩起炸彈爆炸事件,其中一起針對位于市中心的總理府,另一起發生在一警察局附近,共造成至少33人死亡、200多人受傷;7月11日,北部布維拉省內的一座軍營遭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造成至少八人喪生、20余人受傷;9月6日,東部巴特納省省會巴特納市發生炸彈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9人死亡、100多人受傷。爆炸發生時,當地民眾正聚集街頭,準備迎接前來視察的總統布特弗利卡;9月8日,北部港口城鎮代利斯發生自殺式汽車炸彈襲擊事件,造成30人死亡、47人受傷;9月21日,一輛運送外籍員工的班車在北部布維拉省遭到炸彈襲擊,造成至少九人受傷,其中包括兩名法國人和一名意大利人。
一直以來,人們總以為以基督教文明為中心的歐美才是伊斯蘭極端組織制造恐怖事件的首選地,一個以伊斯蘭教為國教的國家不應該受此襲擊或受如此頻繁的襲擊。然而。恐怖組織在對歐美恐怖陰謀屢遭挫敗后,改變了策略,矛頭直指親西方的伊斯蘭國家巴基斯坦、埃及、沙特和阿爾及利亞等國,“基地”組織指責這些國家為“十字軍及代理人、美國的走狗和法國的兒子”,其中阿爾及利亞正好符合恐怖組織既定的所有標準:它曾是當年歐洲十字軍東征時的重要戰場,也曾是法國的“海外領土”,它自1991年陷入內戰,內戰致使15萬國民死于非命。“基地”組織注意到阿爾及利亞在瀕臨地中海的北非平原地帶馬格里布地區中的重要性,已經把阿爾及利亞視為對抗西方影響的橋頭堡,在他們看來,恐怖活動帶給平民的巨大傷害會迫使親西方的政府改弦易轍,并在伊斯蘭世界起到以做效尤的作用。
為了在馬格里布狹長的黃金地帶建立據點。本·拉登改變了最初對濫殺穆斯林同胞的伊斯蘭極端組織的排斥態度,開始有計劃地收編散亂在穆斯林地區的恐怖組織,其中阿爾及利亞的恐怖組織“薩拉菲”就進入了拉登的視野中。
1991年阿爾及利亞政府因擔心伊斯蘭極端主義思想影響正在實施的民主,強行撤銷大選,導致內戰。內戰延續數年,國內各類極端主義武裝組織叢生。
1998年前后,阿爾及利亞各類非法武裝組織開始合并,一個伊斯蘭極端主義武裝組織“薩拉菲”由此出現。幾乎在同一時段。在阿富汗的“基地”組織隨著阿富汗戰爭爆發而受到極大沖擊,“基地”開始向其他地方滲透。“薩拉菲”向“基地”表達了效忠,并開始以“馬格里布‘基地’組織分支”的名義在阿爾及利亞以及周邊國家制造恐怖主義事端……
有人說,美國發動的阿富汗戰爭并沒有拔掉長在阿富汗的恐怖主義毒瘤,反而導致了恐怖主義癌細胞的全球性擴散。北非的阿爾及利亞恐怖活動頻繁爆發或許就是一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