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城市是民營企業發展比較迅速的地區之一,民營企業占經濟總量的90%以上。作為地方黨委領導下的海城市人民檢察院,應當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發揮自身優勢,積極探索為民營經濟服務的新途徑、新方法、新思路,確保民營企業的發展走向經營化、制度化。
一、加強溝通與聯系,準確定位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重點和切入點
首先是加強與民營經濟的溝通聯系。一是在20家大型民營企業試點設立法律服務工作站,設立服務民營企業登記卡,不定期召開民營企業服務座談會,聆聽企業的心聲,征求民營企業對檢察機關服務工作的要求;二是在我院內部設立服務民營經濟領導小組及辦公室等專門與民營企業聯系的機構,定期與民營企業聯系,收集民營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及時向領導或者有關部門反映;三是由院領導帶領檢察干警深入到企業進行走訪調研,開展法律宣傳并提供法律咨詢,及時發現企業生產、經營中存在的不足和漏洞,并加以解決。
其次,確立服務民營經濟發展的重點工作。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是檢察機關服務民營經濟的根本目的,因此,嚴厲打擊和預防各類刑事犯罪,尤其是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為民營經濟和民營企業發展創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是檢察機關服務民營經濟的重點工作。
第三,找準切入點,使服務民營企業工作卓有成效。海城市檢察院在服務民營經濟發展中,以在大型民營企業設立法律服務站為有效載體,整合現有人力資源,重點查辦企業內部和外部侵害企業經營者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侵害企業經濟利益、妨害企業正常經營管理的犯罪案件,切實維護民營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秩序。
二、加大打擊各類刑事和經濟犯罪活動,強化審判及執行監督工作力度,注重服務民營經濟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雙提高
1.嚴厲打擊各種黑惡勢力犯罪、嚴重暴力犯罪、有組織犯罪和其他嚴重影響群眾安全感等多發性犯罪的高壓態勢,整合現有檢察機關人力資源,加強統一協調,建立“嚴打”方針的長效機制,為海城市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2.加大查處黨政機關、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在對企業行使職權時不依法行政,私化、異化、淡化行政職權、貪贓枉法、收受賄賂、吃拿索要、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等涉嫌犯罪案件力度,努力為海城市民營經濟發展營造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
3.重點監督嚴重侵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和國有企業重組改制中發生的嚴重損害國有資產利益的案件以及嚴重侵犯民營經濟組織合法利益、職工合法權益的案件,依法維護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財產關系、信用關系和契約關系,保護市場公平競爭。
4.在辦案中,要嚴格執行刑事法律規定和相關政策,把適用法律、法規與認真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有機結合起來,正確區分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行政紀律調整范疇與法律調整范疇、民事糾紛與刑事犯罪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