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是對教師隊伍管理的重要命題。教育名家和有所建樹的教師的成長歷程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問題型、學習型、方法多樣化、有豐富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實踐經驗,并能在理論與實踐之間進行合理的對接,這些也正是高專業化程度教師應該具備的特征。教育科研對于教師專業成長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一、教育科研使教師成為問題型教師
“教師的工作就是研究的過程”,也只有如此,才能使教師的工作處于研究狀態。因此,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才是真正適合教師研究的教科研項目。
1.教科研沙龍——教師教科研的項目基地
沙龍是一種圍繞某一主題進行自由的、非正式討論與交流的形式。教科研沙龍中,教師可以說出自己的困惑,以求解;也可以說出自己對某一問題的預見,以求證;還可以說出自己對某一問題的研究進展,以求深入。
“教學百問”沙龍,讓年輕的教師、年長的教師、有經驗的教師、有理論的教師都坐在一起,提出自己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碰到的問題。由于環境的寬松,教師們可以各抒己見。“年輕的問題”可能是新問題,也可能從屬于“年老的問題”。當問題集中起來時,問題可以在其他問題中受到啟發,問題也可能包含于已解決的問題之中而被解決,問題還可能與問題發生碰撞,這種引發問題的形式本身就是研究者之間的對話,是一種研究。同時,也會有人因為問題而開展研究,這就形成了教科研項目,或者說教科研課題的“立項”。它們源于實際,也符合研究者的意愿。
2.教師論壇——教師教科研能力提升的階梯
“問題即課題”,問題自產生起,課題就誕生了,研究也就開始了。如果帶著問題進行工作,那么教師每天所面臨的真實教育情景就是教師最本真的研究過程。“教師論壇”是促進教師從感性的教學活動向理性的分析發展、從材料的研究和數據的獲取向系統化方向發展、從實踐向理論發展的催化劑。在“教師論壇”里,面對其他教師,自己的觀點要接受沖擊、挑戰,必須要經過充分的分析、歸納、整理和理論思考,才能得以肯定和推廣。因為,論壇源于“問題”,它強調解決教師自己的問題、真實的問題和實際的問題。論壇的主講人講自己突破問題的方式和對問題的思考,論壇的聽眾側重于尋找解決自己教育、教學的實踐方案。他們通過自由討論、平等對話,在活動中將大的問題細化或隨著問題的解決引發更深入的問題,以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二、教育科研使教師成為學習型的教師
社會在不斷地發展,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必須在今日便開始塑造,這就對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提出了要求。“中小學教師的教科研場域就在于在學科知識化的基礎上使教師實現教育科學素養的專業化”,這就決定了專業化程度高的教師必須是學習型的教師。基本的教科研理論、扎實的學科功底,以及相關的教科研前沿都不能不學。在學校師資隊伍建設中,基于學習型組織的校本研修、專家講座、名師引領……都是在教科研旗幟下,有助于教師朝專業化方向發展的學習方式。
1.校本研修——促進教師自主學習、自主成長的教科研場所
“校本研修”是以“以校為本”、“教師即研究者”和“提高專業修養”為核心內容的教師專業發展行動。它給教師提出的最切實的要求便是用學習來成就自己的專業成長,用學習來提升自己的教育科學素養。其中,“教師即研究者”是對教師的重新定位,需要教師忠于學生真實的時代背景和心理,通過對現實社會教育因素、學生心理、學生的認知基礎及教育教學方法論的學習,進行綜合研究,進而能使自己的工作處在研究之中,也能引領學生正確的求知、誠信地做人。而“提高專業素養”則反應的是“校本研修”中,教師學習的真實價值取向——提高教師的專業修養和理論素養水平。它反映的是,教師的學習不僅僅是為了完成某種特定教學、教研任務,而是通過校本研修將學習——素養——專業成長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教師人生規劃”和學習型組織的構建便成了校本研修的主流形式。通過“教師人生規劃”的專題研修活動,組織教師根據教育教學改革的總體要求和學生的特點,與自己的專業發展水平和個性特長結合起來,自主規劃設計個性化的專業成長階段性目標和長遠目標。
2.專業引領——提供理論借鑒和實踐范式的學習形式
中小學教科研是圍繞自己所在學校的教育教學實踐而展開的,但開展研究的主體是學校的教師,他們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在實踐上都必須借助專業引領。因為專業的引領不僅可以使教師找到自己需要的理論,能了解到教科研最新的發展動態,同時還可以完成實踐性教學經驗的提升。專家的引領和骨干教師的引領正好符合參加教科研的一線教師在這兩方面的學習需求和實踐需求。
首先,專家引領為教師的理論學習指明了正確方向。專業人員是指對中小學教育教學有專門研究和深刻實踐的人員。與一線的教師相比,他們有較系統的理論知識,有較寬厚的教育教學實踐功底,有寬闊的教育教學觀察視野,他們往往能站得高、看得遠;他們有較新的理論與經驗,能從整體上把握教學,對教師的專業引領居高臨下,能讓教師開闊視野,有耳目一新之感,為教師提供將新理念轉化為實踐性行為的可操作性建議。
其次,骨干教師的課堂引領是教師實踐學習的最好陣地。骨干教師是中小學教師群體中具有帶頭、示范、核心作用的那些教師。他們會走進學習者的課堂,依據他們豐富的經驗,分析上課教師對教材的把握和處理、教材與學生的融合程度、處理課堂時所貫穿的理論線索與實踐主線及它們的和諧程度,并能針對性的指出問題,讓上課教師能充分的從評述中學習到課堂教學中如何正確進行理論引導,也能使學習者找到最符合自己實際的理論學習方向。
三、教科研使教師成長為研究型的教師
“教師即研究者”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理念。針對基礎教育的現狀,就是“要使教師真正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承擔起培養人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擔,必須切實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不斷促進教師從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轉變。”研究型教師要對教育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各種情況和問題進行分析和研究,就必須具備分析和研究的基本條件。也就是說他們應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能力,除了善于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外,還要能夠在科學理念的指導下,針對問題進行實驗研究,并善于把研究中獲得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并把握一定的規律,用以指導教育教學實踐活動,求得教育教學的實踐效率。
同時,他們還應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能夠通過各種方法獲得教育教學信息和改革的經驗,并善于結合教學實際科學的反思,再創造性地加以應用形成特色。這就要求教師在課題的選題與立項時,從實際出發搜尋理論依據、分析整理材料、抽象研究過程,最終達到理論的拓展和實踐的突破。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
(責任編輯: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