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普通高等教育培養軍隊干部是推進軍隊人才戰略工程的重要內容和實際步驟。國防生教育是依托培養的一種主要形式。為了更好地了解在校國防生的思想狀況,增強國防生教育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們對北京部分院校的國防生采取座談訪問和問卷調查兩種形式進行了調研,共發放調查問卷610份,收回有效問卷586份,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國防生思想現狀
從調查結果看,當前國防生在對軍隊的認識、學習態度、價值取向和社會道德觀念等方面呈現出穩定、健康、積極向上的良好狀態,大部分的國防生學習態度端正,有較強的自律意識和團隊協作精神。但作為生活在普通高校中的特殊群體,他們思想上也表現出非常鮮明的特點。
第一,有較高的政治覺悟和投身軍營的理想抱負,但部分學生價值追求多樣性明顯。調查顯示,大多數國防生都是抱著獻身國防、投身軍營的人生理想和強烈決心,把綠色軍營作為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舞臺,希望能夠在國防建設中施展才華,報效祖國,成就事業。但調查也反映出部分學生投身軍營的堅定性不夠、自主意愿不強,如“對報考國防生的態度”,自主選擇的僅占25%,其余是在家長的支持下作出選擇。在回答報考國防生動機的問題上呈現出多樣化。只有43%選擇“向往軍營”、“為國防盡義務”,有21.4%選擇“到部隊鍛煉,讓家長放心”,有15%選擇了“為家庭減輕負擔”,10.3%選擇“無須操心就業”,另外有人是因為好奇和軍人情結才投身軍營。個人價值追求的多樣性表現得比較明顯。
第二,有較好的思想道德基礎和文化素養,但對軍人職業要求的認同有待提高。作為21世紀大學生中的一員,國防生既表現出一般大學生的崇尚自我、注重科學、熱愛學習、恪守社會公德的特點,同時又具有國防生較強的歷史責任感和獻身國防的熱情。但對軍人職業的特殊性還缺乏充分的思想認識,對部隊緊張的訓練、艱苦的條件、單調的生活和嚴格的紀律缺乏思想準備和認同感,理想化成份較重。如在回答“你了解軍隊的學習、生活和日常管理制度嗎”時,有61.8%表示了解,有38.2%表示不了解。在回答“到部隊后你比較擔心”什么時,有28.7%選擇環境艱苦、訓練緊張,有30%選擇紀律嚴格、管理太多,有54%選擇生活單調乏味,有23%選擇收入不高。國防生中存在的這些思想傾向與將來部隊的用人標準和實際要求有較大差距。
第三,有較強的專業學習和提高自我素質的意識,但部分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在回答“每天能抽出多少時間閱讀軍事報刊”和觀看“軍事頻道的電視節目”這類題目時,有80%以上的學生選擇了“每天半個小時以上”。這表明,大多數國防生都有通過刻苦學習、認真鉆研,提高綜合素質,盡早適應部隊生活、建功立業的強烈愿望。但部分學生也存在學習態度不認真,學習動力不足的狀況。如在對“平時上網內容”的調查中,僅有18.2%的學生選擇了“查閱資料”,而選擇“與朋友聊天”和“網絡游戲”的分別占17.4%和12.9%。這說明目前在校國防生還認識不到軍隊信息化發展對他們在專業學習上提出的高標準和嚴要求,缺乏學習動力和壓力。
二、國防生思想現狀的原因分析
第一,社會價值觀多元化是影響國防生價值取向的重要因素。當今社會個人收入差距不斷拉大和社會分配不公現象的加劇,使不少人把收入多少作為衡量人生價值大小的主要尺度。受此影響,國防生的入伍動機呈現出多樣化,生活在大學校園中的國防生對今后的軍旅生涯也存在一定的功利化考慮。部分學生把在部隊的職務發展、獲得的待遇作為衡量個人人生價值的一個重要標準,而愛軍習武、犧牲奉獻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被弱化。一旦在對部隊的了解過程中,發現到個人理想與現實生活有較大差距時,很容易產生思想波動。
第二,寬松自由的校園環境是影響國防生軍人素質養成的客觀因素。國防生是地方大學生,而不是軍校生。他們在思想意識上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寬松的校園環境和自由散漫的地方大學生活的影響。地方高校鼓勵個性發展,對學生的管理相對寬松,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享有較高的自由度。而依托培養工作的培養目標,就是既要讓國防生打牢堅實的科學文化基礎,也使他們具備一定的軍政素質基礎。因此,在校期間他們必須接受較為嚴格的紀律約束和一定的軍政訓練。軍地雙方對國防生的紀律要求、日常管理是存在較大反差,國防生對軍事化的管理和要求,往往不能理解,甚至在思想上、行動上產生抵觸,不能自學按照國防生的管理要求約束自己。
第三,個人成長經歷的局限是影響國防生意志品質形成的主要原因。國防生中獨生子女占55%,獨生子女的家庭環境和成長經歷,往往造成他們以自我為中心的個性,缺乏團隊精神。這與部隊強調整齊劃一,講求協作配合,注重紀律,以服從命令為天職的要求有明顯差異。大部分國防生入學前對部隊缺乏接觸和了解,對今后可能面臨的學習、訓練、工作和生活環境缺乏必要的思想準備,一旦遇到困難,往往會無所適從。
第四,獎懲機制不健全是影響國防生學習訓練動力不足的重要原因。依托培養工作作為一項新的事業,其工作規律和管理模式還在實踐、探索中,尤其是激勵、獎懲機制還有待完善。對國防生的要求,總部規定“因主觀原因不能按學制時間完成學業、推遲畢業者或未取得畢業、學位證書者要予以淘汰”,對國防生的獎懲管理只是按照《國防獎學金協議書》條款處理。這個標準偏低,起不到激勵作用。國防獎學金發放、畢業分配去向和首次任職定級授銜等,也都沒有與學習成績掛鉤,也導致少數學生缺少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
三、加強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對策
針對國防生的思想特點和國防生培養規律,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國防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應著重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大力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打牢國防生獻身國防的思想基礎。從調查看,國防生價值觀存在多元化傾向、對部隊認同感不強,反映出國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力度還不夠大。因此,做好國防生培養工作,使他們盡快成長以適應部隊需要,必須緊緊圍繞“打得贏、不變質”兩個歷史性課題和新階段新使命,讓國防生充分認識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性質和任務,認清我軍新軍事變革面臨的挑戰,認清肩上擔當的責任,幫助他們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國防生將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崇高的國防事業中去,轉變把入伍等同于就業的思想觀念,重點解決“為什么要當國防生、怎樣好國防生”的問題,盡快實現從普通大學生向合格后備軍官的轉變,夯實國防生獻身國防事業的思想基礎。
第二,堅持理論認知與社會實踐體驗相補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國防生都有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并且思想活躍。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時,單純的理論灌輸是不夠的,要根據國防生的思想特點,注重改進教育方法,創新教育形式,采用研討式、啟發式、體驗式、感悟式的教育更易于國防生接受。可采用的形式有,利用假期到部隊當兵鍛煉,增強對部隊的了解;組織到革命老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強化軍人意識,鑄牢扎根軍營獻身國防的思想基礎;組織到國有大中型企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地參觀,切實感受到我國改革開放取得的巨大成就,切實感受到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實踐的巨大作用;讓國防生承擔急難險重任務,激發愛軍習武熱情和積極性,變被動接受教育為主動接受教育。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與軍事訓練相結合,向前延伸國防生培訓工作。青年學生有獻身國防的志向,不代表就有建功國防的能力。國防生雖冠有“國防”二字,卻對軍隊、軍人了解不多,堅定他們從軍報國的信念,要注意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著眼軍人的特點,從當合格軍人抓起。應科學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和軍事訓練的內容和形式,相互補充,幫助國防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甘愿犧牲、無私奉獻、吃苦耐勞、英勇頑強、珍惜榮譽、雷厲風行等軍人素質。另外,還可通過建立模擬連、成立國防生國旗班、創辦國防生刊物、網站等,營造有利于國防生成長的環境氛圍。國防生的培訓工作向前延伸一步,國防生畢業后的任職差距就會縮短一步。
第四,科學設置課程體系,切實保證培訓效果。國防生作為普通大學生和軍隊后備軍官的雙重身份,決定了他們在校期間既要完成本專業的學習,又要完成國防生的軍政訓練任務,且在對國防生培訓的三個階段中,部分政治理論課有交叉重復現象,因此時間緊、任務重、人員分散是國防生教育的特點。這要求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科學組織,注重“效益”。如基礎性的教育內容,包括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等,盡可能地融入高校的教學之中,做到能合不分;對重復交叉的教育內容,應從宏觀上科學設置、合理安排,該減的減、該砍的砍,不枝枝蔓蔓。同時,還應根據國防生教育的總體目標,處理好階段性和整體性的關系,統籌規劃,合理安排,發揮系統的綜合優勢,增強教育效果。
(作者單位:1.北京裝甲兵工程學院 2.北京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