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它意味著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學生在內的全班所有學生都是自己應該關注的對象,關注的實質是尊重、理解,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但實際上,一些學習成績和紀律較差的后進生卻常常被教師忽視。
筆者從教八年來,一直擔任班主任工作,每學期都要與不同性別、不同年齡、不同家庭環境、不同學習層次的后進生打交道。在與這些后進生交往的歷程中,筆者也總結出了一套轉化后進生的經驗與方法。下面筆者就從教師、學校兩個方面淺淡如何轉化后進生。
一、教師要把“愛”放在首位
后進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學生本身的原因,也有社會、家庭和教育工作者的原因。因此,教師必須認真分析班上每一個學生的情況,做到全面、細致掌握各方面材料,分析后進生形成的原因,從而擬定出轉化后進生的方法與措施。
1.克服偏見,“偏愛”后進生
由于后進生常常處于被孤立、被歧視的地位,便逐漸形成了自卑和自暴自棄的心理。因此,教師一定要克服偏見,對他們施以愛,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上,把更多的關愛傾注在他們身上,即“偏愛”他們。“偏愛”后進生能更好地溝通師生間的情感,密切師生間的關系,消除師生間的障礙,有利于教師從實際出發,有的放矢地對后進生進行教育。
2.善于挖掘后進生的閃光點
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表揚,后進生更是如此。在教學管理中適當的運用表揚,能夠起到提高后進生學習興趣的作用,達到健全其品質、促進其全面發展的效果。作為教師,應善于捕捉后進生的閃光點,及時對其進行肯定表揚,以創造轉化契機。在表揚時,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選擇適當的表揚方式,比如有的進行個別單獨表揚,有的進行全班集體表揚,以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和良好的班風。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愛的教育將會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樣。”可見,教師對學生實施關愛的教育方法,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關鍵。作為教師,只有關心、熱愛學生,學生才會“敬其師而信其道”;只有關心、熱愛后進生,給予他們真誠的愛護和熱切的期望,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才能使其產生感激之情,進而轉化成學習的動力。
二、學校管理工作不能忽視后進生
近年來,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學校各項工作的管理水平提高很快,而且越來越具有科學性。但是,筆者對濟寧市任城區唐口鎮二十多所小學進行調查之后發現:大部分學校管理制度都有利于優等生、中等生的發展,而忽視了后進生的存在。如果學校把欣賞的目光、成功的機會只投向幾個優秀的學生,那么,作為“陪襯品”、“附庸物”的絕大部分學生的自尊心都將受到重創,對學校、對集體的情感也會隨之淡化。所以,每一所小學都應在管理工作中突出體現對后進生的關注,制定適合本校后進生情況的可行方案。
1.多種形式加強后進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項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舉措,又是一項綜合施教的系列工程。它是將特定的目標內容滲透到德、智、體等教育活動中的一種融合性教育,重視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當代學校面向未來社會需要作出的必然選擇。學校如何提高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筆者認為把握好以下兩個方面是關鍵。
(1)課堂滲透是主渠道。課堂是教育實踐的主要場所,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況在教與學的過程中表現得較多,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健康心理的培養要立足于課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師要學習心理學,在課堂教學中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把培養全面、和諧的人才作為教育目標。教師在課堂上更要關注班級中的后進生,因為他們的心理比起優等生更容易“出軌”。學校是育人的場所,學校環境對于學生個性的形成和發展、心理健康水平的促進和提高起主導作用。豐富的校園生活和良好的文化氛圍能使后進生思想上得以啟迪,情操上得以陶冶,素質上得以提高,精神上得以升華。因此,學校必須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校園的文化環境,引導學生積極向上,從而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
(2)學校應通過多種途徑掌握學生心理狀況。建立心理輔導系統,及時有效地解決后進生的心理問題,促進其健康發展,這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學校可以設立心理咨詢機構,通過心理咨詢的方式,使后進生的消極情緒得以釋放,讓學生能夠順利地擺脫心理壓力,排除心理障礙,改變不合理的認知和行為,從而提高其心理平衡能力與承受能力。進行心理咨詢的同時,學校可為前來咨詢的后進生建立咨詢輔導記錄和個案分析,為深入研究學生的心理狀況提供第一手材料。
2.教師的量化管理工作不能拋開后進生
在很多小學中都存在著這樣一種現象,那就是在測評學生的成績時,允許去掉班級中10%的學生成績,以此來評價、量化這個班級教師的教學情況。對于這種做法大部分教師持肯定意見,筆者認為,這其中隱含著很大的憂患。在對待師生關系上,新課程強調尊重、贊賞,為了實現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種學生,一是尊重智力發育遲緩的學生,二是尊重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三是尊重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四是尊重有過錯的學生,五是尊重有嚴重缺點的學生,六是尊重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因此,在學校制定的量化內容中,決不能去掉班級中10%的后進生。如果學校的管理量化不修訂的話,教師們為了個人的量化成績就會把班級中的后進生遺忘甚至放棄。這不僅會影響到后進生的前途,而且有可能影響到一批孩子的健康成長。
新課程中指出,“珍視學生的獨特性和培養具有獨特個性的人,應成為我們對待學生的基本態度。獨特性也意味著差異性,不僅要認識到學校的差異,而且要尊重學生的差異。”筆者呼吁每個學校都要更多的去關注差異中的弱者——后進生。
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必須要有馬拉松式的耐心,耐心地與后進生交談,耐心地幫助他們,使后進生在轉化過程中學到教師那種持之以恒的精神。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唐口鎮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陳德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