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將通過擴大雙重國籍擁有對象范圍吸引人才
韓國國家競爭力強化委員會8月29日表示:“目前正針對自己無法決定國籍的海外領養兒或通過跨國婚姻獲得韓國國籍的外國人和居住在國內的僑民等,從人權角度出發,積極研究允許其擁有雙重國籍的方案。”
韓國國家競爭力強化委員會今年4月決定推進對完成兵役義務的男性、進行一定社會服務活動的未服兵役者和女性以及外國優秀人才等允許擁有雙重國籍的方案。此次進一步擴大了其范圍。據悉,國家競爭力強化委員會正在研究如下方案,如果處于服兵役年齡的海外領養兒愿意加入韓國國籍,就以履行兵役義務為條件,允許其擁有雙重國籍,對女性則要求其進行一定的社會服務義務。
國家競爭力強化委員會還從“引進世界高級人才”的角度,決定對在韓國投資200萬美元以上或雇傭5名以上韓國人的外國人、學歷達到博士學位以上并有一定收入的外國人和在經營、教育、文化、藝術、體育領域有突出貢獻的外國人等允許其擁有雙重國籍。
(韓國《朝鮮日報》2008年9月1日)
意大利通過法令:學校恢復給學生打“行為分”
意大利政府日前通過一項改革教育體制的法令,其中一項規定是學校將恢復對學生行為進行評估打分的作法,以整頓校風,杜絕校園違紀和暴力行為的發生。
意大利教育部長杰爾米尼解釋說:“這是一項需要盡快采取的措施,我們需要對學校里自由散漫、違法暴力的現象進行處理。”
根據這項措施,10年前取消的“行為分”從9月份開始重新出現在新學期中,并且一直伴隨學生到他們完成必修課程。此外,新法令還規定,學生的行為分將計入學年平均分,因此,如果行為分低于6分,即使其它學科分數都是滿分,學生也不能升級,必須重讀一年。不過老師也必須在成績欄中說明每個學生行為分的得分依據。
對于恢復行為分的作法,意大利學生聯盟發表了一份公告表示抗議,聲稱反對學校實行這樣一項落后措施,這是使用壓力來對付校園暴力和違紀行為。
教育體制改革的另一措施是在學校中設立“憲法和公民教育”這門新課程,每學年的課時為33小時,學年結束時有總成績分。
新法令還對其它教育規定作出了修改,包括規定曠課15天以上將受到處罰,對其他學生施以暴力、威脅、毆打、辱罵、性侵犯或制造事故者將被禁止參加考試,需要穿校服上課等。
(新華網2008年8月30日)
澳大利亞加大經費投入推進大學基礎設施建設
澳大利亞教育、就業和勞動關系部部長朱莉婭·吉拉德(Julia Gillard)與創新、產業和科研部部長金·卡爾(Kim Carr)參議員于2008年6月6日公布了陸克文政府2009年度的一項重要經費政策,即加大投入,推進高等教育基礎設施建設。
最新財政預算公布的教育經費投入總額為110億澳元,將為澳大利亞大學、職業教育院校和主要研究機構提供戰略性的資金投入。
此次的教育經費投入與過去的高等教育資助專項相比,在總額和投資范圍上都有所擴大。
2009年度的教育經費將主要針對高等院校,其中3.04億澳元將用于澳大利亞大學新研究設施的建設或其它資金項目。
2009年將啟用首輪教育經費投入所設資金,投入對象包括所有大學、職業教育和主要研究項目。
(澳大利亞駐華大使館教育處供稿)
英國政府推行新教育計劃:向美國學習樂觀教育
英國政府正在推進一項新教育計劃,讓學生在“快樂”課程中學習如何保持快樂心情。
英國學校將采用美國學校的相關課程,提醒學生別像故事中的“小雞”那樣,遇見困難便錯誤地以為天會塌下來,幫助學生應對困難,增加自信。
“快樂”課程在英國22所學校1 500名11歲兒童中試驗后已證明相當成功,英國社區大臣布利爾斯正考慮在全國予以推廣。英國已派100多名教師前往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學校取經,學習如何引導兒童多看事物積極的一面。
(新華網2008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