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據說婦女早已翻身解放了。如此大好形勢,偏偏許多女賈桂骨子里硬是直不起腰來。近日讀到一篇文章,說“女人的英雄情結”——(男)英雄的臂彎是女人最安全的港灣,英雄的柔情是許多女人一生的夢幻……沒有英雄襯托的美女會很快老去和被人忘記云云。這話一定使男權主義者開心,也肯定讓女權主義者傷心透頂,更會讓以往的女英雄寒心。
即使在過去的男權時代,也不是所有的女子都羨慕男英雄,也有女子在潛意識中想當英雄。比如說,花木蘭穆桂英之類女中豪杰,梁紅玉李香君等風塵世界的巾幗英雄,更別說名動古今的四大美女英豪了。
花木蘭可能是北方少數民族女子,或者是受之影響的不那么循規蹈矩的漢家女子,否則沒那般膽識能耐;穆桂英更是綠林女杰出身,擇夫降夫破陣殺敵玩兒似的;梁紅玉一個青樓女子,卻博得了抗金英雄韓世忠的敬愛,以至演出了“梁紅玉擂鼓助戰,黃天蕩痛殺金寇”的煊赫大戲;李香君小姐亦是風塵世界罕見的巾幗丈夫。她在勾欄院中結識并傾身心相許的侯公子,卻是個朝秦暮楚叛國投敵的負心小人,因而演出了殉情殉國的“血染桃花扇”。李小姐那等娥眉,不僅令現在的“小姐”們無地自容,也同樣使侯生類的須眉汗顏不已……
赫赫有名的古代四大美女,更值得說道——
西施是史載最早最有名也最有成就的美女間諜。越國兵敗淪亡,勾踐等男人們束手無策,卻把西施這個農村女孩作為間諜推到前臺。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西施救了一個國家。更可貴的,她在完成使命后急流勇退,與范蠡隱匿江湖自食其力——奇女子的高風亮節都不同凡響。
王昭君可能是華族王朝最早的女使節與最不幸的和親犧牲品。漢初國力羸弱,不敵匈奴,只好用女人和親軟招來緩解敵情。王昭君不遠萬里奔赴外族和親,多少為漢朝贏得了幾年的太平光景。其“犧牲我一人,保衛全國老百姓”的奉獻精神,難道不值得崇敬嗎?何況,從客觀上講,伊們的和親也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匯,是功德無量的好事。
貂蟬也是了不起的亂世女英雄。董卓專權霸道,滿朝男子束手無策計窮力竭,還是王老頭想出個下作的歪點子,用自己的侍婢來除國賊。于是,貂禪就上演了“一婢巧馭二悍男”的大戲,利用呂布宰掉了董卓。其為主舍身報國的品格膽氣,更是一般男英雄難以望其項背的。
相形之下,楊貴妃的運氣糟糕些,她愛上個靠不住的軟蛋皇帝。馬嵬坡兵變,本是男人治國失敗所致,可男人們偏要拿她來做替罪羊冤死鬼,連皇帝也為了自保而默許亂兵縊妻的暴行。她為了心愛的皇帝顧全了大局,慨然就縊,譜寫了一曲可歌可泣的愛情《長恨歌》。她這種為愛情獻身的英雄精神,又有幾個所謂多情男子能做到?
當代社會說是男女平權,但醫學家和社會學家聲稱,女子的生理結構和心理特點,決定了須待五百年方能真正男女平等云云。男權意識依然陰魂不散。激進的女權主義者除了會走極端,并未能感化姐妹們。多少女性依然故我,不是沉淪為玩物商品,就是照舊依附男性。就如前述引文一般,最多有個男英雄崇拜情結;再了不得的,就是傍個成功男士,算是曲線實現了“女人當英雄”的欲望吧。
這不應該是女人的宿命。以往的女英雄蒙羞之余,會不會仰天長嘯?
作者簡介:劉長庚,男,1951年生。省作協會員。現為景德鎮日報主任編輯、景德鎮作協副主席。已在《星火》等報刊發表散文、小說、雜文等作品約300多篇近百萬字,獲全國和省級獎項30多篇次。著有散文集《自渡曲》、《萍蹤信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