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在民間,特別是像溫州這樣一些經濟比較發達開放的地區,民間借貸活動一直相當地活躍;只不過,我們常常給它扣上“違法亂紀”的黑帽子?,F在,央行首次表態建議給民間借貸合法定位,對這一市場經濟現象的公開承認,不能不說也是我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一次重大的金融突破。
民間借貸規范化有利于信貸市場發展
民間資金充裕和企業資金需求旺盛使得我國民間借貸市場日趨活躍,這對增強經濟運行彈性起到一定作用。但由于法律地位不明確,民間借貸一直處于灰色地帶,這帶來兩方面問題。一是由于監管缺位,民間借貸往往成為非法融資、洗錢犯罪的渠道,從而增加金融風險;二是當借貸雙方產生糾紛時,大多采用法律以外的手段來解決,容易產生社會問題。因此,央行日前適時推出《放貸人條例》,給民間借貸合法定位,引導民間借貸合規經營,有著客觀現實需要。并且,在法律層面上承認民間借貸,并將其納入金融監管體系,有助于民間借貸良性發展。
市場經濟條件下,價格本應隨著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變化的;同樣,利率作為資本的價格,也應隨著資本供需雙方關系的變化而變化的。然而,中國市場經濟走到了今天,國有銀行存貸款利率一直還是由央行決定著的,很難反映供求雙方真實意愿。這次,我國對民間借貸的公開承認,不僅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和“三農”的資金困難,有利于打破我國長期以來由商業銀行等正規金融機構壟斷市場的格局,促進多層次信貸市場的形成和發展,且有利于促進我國的金融業進一步地走向市場。一方面,民間借貸專注于小額貸款,是對傳統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可以部分滿足中小企業和自然人的資金需求,而且由于利率有上限限制以及民間借貸活躍,民間借貸利率虛高局面有望緩解;另一方面,民間借貸利率變動較為靈活,市場化程度較高,將來通過不同層次信貸市場之間的互聯,有助于信貸市場的價格發現和利率市場化。
民間借貸規范需進一步跟進
承認是規范的前提。當然,對民間借貸承認,并非“一放了之”;恰恰相反,承認之后,政府對其監管更應該“到位”而不是“缺位”。
民間借貸程序簡化、手續簡便、貸款額度靈活、時間效率高的特點,正好受到貸款時間急、金額小、用信頻、期限短的中小企業的青睞?,F實告訴我們,民間借貸作為正規金融有益和必要的補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融資難,促進了多層次信貸市場的形成和發展。給民間借貸以合法地位,引導其“陽光化”、規范化發展有必要性。但是,必須密切注意和處理好幾個潛在風險和問題。
民間借貸今后無論以小額貸款公司形式還是其他金融形式出現,對其業務范圍必須進行嚴格限制和監管,特別是決不允許其吸收公眾存款。上個世紀90年代,各種名目、形式的金融機構頻現,以高息為誘餌,公開進行非法集資,結果出現了巨大金融風險,最終被迫政府埋單,有些糾紛現在還沒有處理徹底。
民間借貸合法化后給金融監管和宏觀調控提出了挑戰。比如上述所說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問題,小額貸款公司之類一旦合法化,完全會發生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監管起來非常難。而只有出現支付困難,發生擠兌等金融風險,大眾存款人取不出存款,找到政府時,才能徹底暴露出來,而這時已經晚了。民間借貸游離于正規金融體系之外,在其合法預期驅使下,如果大量、快速發展,將給我國金融宏觀調控政策提出挑戰,將大大增加國家掌控金融這個現在經濟核心的難度。
民間借貸本身管理極其不規范、風險控制能力弱,很容易受高貸款利率誘惑,加之存在著交易隱蔽、監管缺位、法律地位不確定、風險不易監控,以及容易滋生洗錢犯罪等問題,如果一哄而起,由此產生的各種問題和風險,必須高度重視和及早預防。
民間借貸大行其道,實質上折射出的是正規金融的嚴重缺位。為什么民間借貸會發生在中小企業和廣大農村呢?正是正規金融機構不屑他們,才導致民間借貸的出現。國家應該把重點放在發展適合各種經濟組織形式、多層次的正規金融機構上,以克服“缺位”現象,比如:發展民營銀行問題。為什么早就允許外資銀行大舉進入中國各個地區,而不允許民營、私營銀行的發展呢?
中小企業當前遇到的困難,從根本上來說不是融資難的問題,而是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特別是我國宏觀調控導向導致的。任何企業以及經濟組織,如果經營困難、產品銷不出去、虧損嚴重,什么樣的金融機構包括民間借貸都不會也不敢給其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