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中國老人去美國看望兒子時,美國人所謂“不賺錢的經營之道”給他留下極深的印象。
如,一包20個雞腿賣三元多,一包10個雞腿也賣三元多,就像是不識數。
再如,20個雞翅膀,這個店賣二元多,那個店只賣八角,美國人好像不會算帳。
再有,在美國買東西可以隨便退。有的中國學生寫論文,買了一臺計算機,論文寫完了,計算機也退了。
更有甚者,有人拿減價券買東西,退貨時售貨員沒仔細看,按原價退給他,結果,他反倒賺了錢。
這一切難免使外人產生疑問:美國人在經營上是不是傻?
美國確有這些情況。有一個叫“漢堡包大王”的連鎖店,以推出99美分的漢堡包而聞名。這種漢堡包里面夾著牛肉餅、生菜、西紅柿、酸黃瓜、一大片奶酪和沙拉油,還外加一包蕃茄醬,既好吃又實惠,營養也豐富。吃這種漢堡包的,有學生、職工、還有開著“奔馳”高級轎車來的,可見很受歡迎。可是我們計算了一下,按美國的物價,賣這種漢堡包充其量也剛剛夠成本。美國一般職工,月工資在兩三千美元,花99美分買個漢堡包當一餐飯;那真夠便宜的。可這樣經營又怎么賺錢呢?
對于這些看起來不賺錢的經營方法,仔細想一想,就可以發現其中的門道。
美國的競爭很厲害,商家要想在市場上站住腳,除了信譽、質量、態度外,還要有吸引顧客的本事。有些商品價格壓得很低,即使不賺錢,只要能吸引顧客,就可以在別的方面得到補償,如吃99美分的漢堡包的人,總還要吃點薯條、喝點飲料,那就有錢可賺。即使這次不吃別的,但總會有下次。
在美國,除了吃的東西不能退貨外,其它東西都可以退換,包括大減價的商品。退貨期限有的是一個月,有的是半年甚至一年。退貨不需要理由,當然質量有問題就不用說了,就是這貨物我不喜歡,也可以退。售貨小姐連看也不看就把錢退給你,還要說“對不起”、“謝謝”。
一次,老人的大兒媳想買臺全自動照相機,翻閱了很多廣告,比較了性能和價格,到店里去選了一臺,照了一卷,覺得相機反應太慢。換了一臺,照出來一看,覺得對光還不夠準確。再換一臺,發現些零件不原廠產的,拿去跟店主一說,店主也覺得不太合適:“實在抱歉,那就退了吧。”最后還是向廠家郵購了一臺,照出來效果很好,這臺照相機才算買成。
美國市場上,進貨的渠道多,價格自然不會不一樣。大包裝的貨物價錢便宜,卻不見得比小包裝的賺錢少。在市場上,顧客是第一要素,這里真正體現了“顧客是上帝”。只要你的商品有人買,你就得從各方面來滿足顧客的要求。貨物不但要質量好,品種貨樣還要多,停車還要方便(美國超級市場旁的停車場都很大,從不收費)。要顧客買東西放心,就必須允許退貨,退貨的損失并不完全由商店來負責,商店會把這些退貨再退到生產廠家或公式化單位。廠家就要根據顧客的退貨情況改進質量,并不斷創新,推出更好的產品。
一天,他們從舊金山開車繞道580公路回洛杉磯時,看到一處光禿禿的山上,排滿了上千臺風車,讓人想起風車王國荷蘭。但這里的風車不是木制的,都是鋼筋鐵骨。漫山遍野的風車隨風飛轉,場面真是壯觀。原來,這些風車都是發電用的。風力發電的好和很多,一是靠自然動力不費錢,二是沒有任何污染,可就是造價太高,據說搞這種風力發電的商人,十幾年來雖已連網發電,還一直在賠錢,直到最近才收回了投資,今后就是賺錢的時期了。
老人終于明白了:美國人在經營方面并不傻,只是他們的眼光長遠一點罷了。他們的“傻”其實是在布誘餌,他們的不賺錢正是為了來日方長賺大錢。
“送”給顧客一點蠅頭小利,為的是建立商家的品牌,為將來賺大錢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