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標權與商號權沖突要尊重在先權利律師你好:
我和幾個朋友投資經營一家名為 “匯Q”的酒店公司(具體名稱不便透露),在本地區另有一家食品企業,其生產的“匯Q”牌系列餅干、面包等食品近年頗為暢銷。前不久,我們突然收到這家食品企業的函件,函件中說明他們于2003年取得“匯Q”的注冊商標,而我們使“匯Q”作為企業名稱侵犯了他們的商標權,從而要求我們立即更換企業名稱。但是我們的酒店自1998年開業(當時只是小餐館)至今,一直使用“匯Q”名稱,只是沒有注冊商標。難道就因為別人注冊了同名的商標,我們就必須更換已使用了十多年的名稱嗎?
陜西西安 何超勇
何超勇讀者:
你好!你所說的是一起典型的商標權與商號權相沖突的案例。由于商標與商號所適用的法律、主管機關等均有不同,二者的沖突很普遍。一般而言,解決商標權與商號權沖突要遵循兩個原則:一是保護在先權利原則;二是避免混淆原則。從你說的情況看,你們使用“匯Q”作為商號的時間明顯早于對方取得“匯Q”注冊商標的時間,因此,你們對“匯Q”商號具有合法的在先權利,應受到法律的保護。此外,雖然都是“匯Q”,但消費者一般也不會對酒店業與食品行業兩者產生混淆。因此我認為你們不必更換企業名稱。
表見代理行為的后果應由被代理人承擔
律師您好!
我公司與某貿易公司合作好幾年,一般是對方將蓋好章的合同由其業務員小李拿過來,我們簽字后再將部分預付款由小李帶回。最近一次我們簽完合同后,很長時間貨也沒過來,我們一問才知道小李已經離職,對方公司說他們沒有收到預付款,小李也已不知去向。我們認為對方沒有及時通報業務員離職的情況,應當賠償我們預付款損失,遭到對方拒絕。對方公司是否應當承擔責任?
河北保定 李東民
李東民讀者:
你好!根據合同法的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這叫做“表見代理”。貿易公司沒有通知你們業務員離職的情況,而小李拿著蓋好章的合同讓你們簽字,其行為已經構成了表見代理。你們與貿易公司簽的合同是有效的,對方應當履行義務。如果對方不愿履行合同,應當將預付款退還,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工程竣工結算申請應在法定期限內答復
律師你好:
我公司是一家裝飾公司。我們于2007年8月與某房地產公司簽訂木地板安裝工程合同。在安裝工程竣工后,我們多次要求與房地產公司進行工程結算,但房產公司一直推辭,并且拒絕付款。今年6月,我公司派人將兩份工程款結算申請書送給房產公司,要求他們立即支付工程款,但對方至今仍未支付。后來對方項目經理電話通知我們說,由于工程一直未結算,所以不能付款。現在事情陷于僵局狀態。請問我們該如何處理?
江蘇徐州 董路明
董路明讀者:
你好!根據建設部《建筑工程施工發包與承包計價管理辦法》的規定:發包人應當在收到竣工結算文件后的約定期限內予以答復。合同對答復期限沒有明確約定的,可認為約定期限均為28天。逾期未答復的,竣工結算文件視為已被認可。你們已向房產公司遞交了書面的結算文件,而對方未在法定期限內提出異議或要求重新結算,因此,可以認為工程結算已經完成,對方已經認可你們結算的工程款數額,你們可以要求對方付款。如果協商不成,可以考慮提起訴訟。
本期“律師信箱”由北京市邦盛律師事務所劉明俊律師獨家提供
郵箱:lmj10408@163.com
編輯:夏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