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某,喜吃海鮮及動物內臟,也喝些酒,于去年底體檢中發現血尿酸增高,醫生警告他最好復檢,但他認為是體檢前吃過塘角魚的緣故,不以為然。時隔不久,右腳掌便發生了炎癥,紅、腫、痛、熱,腳趾發硬,時有傳導性的疼痛,走路都困難!去看醫生時,仍然按炎癥打針和服用抗生素處理,半個月后才緩解。在今年春節前,伍某因公事出差到廣西邊遠山區,當時正值冰雪交加,腳穿著皮鞋都被凍僵了;因氣溫太冷,當地每天的菜譜都以火鍋為主,還因應酬喝了些啤酒,連續數天后他剛回到省城,右腳掌處又發生了像前次樣的疼痛,這次腳趾關節炎癥更甚,只好再次看醫生。醫生提高了警惕,先做血液檢驗,發現尿酸增高至420umol/L,結合前次病史,確診為痛風性關節炎。
何謂痛風性關節炎 是由于尿酸鹽沉積在關節囊、滑囊、軟骨、骨質和其他組織中而引起病損及炎性反應,它多有遺傳因素和家庭因素,好發于40歲以上的男性,多見于拇趾關節,也可發生于其他較大關節,尤其足踝部與足部關節。
臨床表現,典型的首次發作的痛風性關節炎多為單關節炎,以第一跖趾及拇趾關節為多見,其次為踝、膝、肘、腕、手及足部其他關節。急性期多起急驟,常在夜間突發,可因疼痛而醒并且徹夜不能入睡。病情反復發作,則可發展為多關節炎,或游走性關節炎。受累關節紅、腫、熱、痛,活動受限,大關節受累時常有滲液??砂橛邪l熱、寒戰、疲倦、厭食、頭痛等癥狀。一般歷時1—2周癥狀緩解。局部皮膚紅腫轉為棕紅色而逐漸恢復正常。有時可出現脫屑和瘙癢。慢性期尿酸鈉在關節內沉著逐漸增多,發作逐漸頻繁,間歇期縮短,受累關節增多,疼痛加劇,炎癥不能完全消退,出現痛風石,痛風石以關節和腎臟較多見,外耳的耳輪、跖趾、指間和掌指關節等處也會出現痛風石,隨著痛風石的不斷沉積增多,導致關節肥大、畸形、僵硬、活動受限。
痛風性關節炎是怎樣形成 在人體內有一種叫“嘌呤”的物質,當它的代謝發生紊亂后就會引起痛風。嘌呤經過一系列代謝變化,最終形成的產物叫尿酸。尿酸在人體里沒有什么生理功能,在正常情況下,體內產生的尿酸2/3由腎臟排出,1/3由大腸排出。體內的尿酸是在不斷地生成和排泄。因此,它在血液中維持一定的濃度。在嘌呤的合成與分解過程中,有多種酶的參與,由于酶的先天性異常代謝發生紊亂,使尿酸的合成增加或排出減少,均可引起高尿酸血癥。當血尿酸濃度過高時,尿酸即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組織、軟骨和腎臟中,引起組織的導物炎癥反應。如不及時治療可導致關節腫大、畸形、僵硬、關節周圍瘀斑、結節、并發痛風性腎結石、痛風性腎功能衰竭;痛風性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壓、泌尿系統結石等。因此,得了該病要及時治療及長期性預防;以上伍某患者兩次“痛風”發作就是因為沒有得到正確的治療和預防所致。
痛風性關節炎藥物治療 在急性發作期,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秋水仙堿”、非甾體類抗炎藥、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藥物進行治療,治療越早越好。
1 治療期間不食高嘌呤食物(動物的心、肝、腎、腦、小腸);
2 臥床休息、抬高患肢;早期用“秋水仙堿”,成人首次劑量0.5~1毫克,以后每小時0.5毫克,直至疼痛緩解或出現胃腸道癥狀后停用。緩解后用0.5毫克,每日1~2次維持量(90%患者于口服48小時內疼痛緩解)。需定期檢查白細胞,以防白細胞減少。必要時用強的松10毫克,每日3次;或消炎痛等。
3 發作間期和慢性期應用抑制尿酸合成藥“別嘌呤醇”,成人劑量100毫克,每日2~3次;維持量為每日100毫克。近來有人主張別嘌呤醇可以每日一次用藥,效果與分次用藥相同。有反復痛風發作者,切忌飲酒及過度勞累,應避免高嘌呤飲食,多飲水。
急性痛風癥飲食治療 1 限制嘌呤。病人應長期控制嘌呤攝入。嘌呤存在于細胞的細胞核中,尿酸是細胞核的基本成分嘌呤的代謝產物,主要來自肌體代謝(約占80%),外界食入約20%。急性期應選用低嘌呤飲食,如精白米、富強粉、玉米、精白面包、饅頭、面條、通心粉、蘇打餅干;蔬菜類的卷心菜、胡蘿卜、芹菜、黃瓜、茄子、甘藍、西紅柿、蘿卜、土豆等;此外還有蛋類、鮮奶、煉乳、奶酪、酸奶;各種水果;禁用含嘌呤高的食物,如動物內臟、小腸、沙丁魚、鳳尾魚、鯖魚、小蝦、鯉魚、鱸魚、鱔魚、扁豆、黃豆、濃肉湯及菌藻類等。
2 蛋白質和脂肪。適量供給,標準體重時蛋白質可按0.8~1.0克公斤體重供給,全天在40~65克,以植物蛋白為主。動物蛋白可選用牛奶、雞蛋;因牛奶、雞蛋無細胞結構,不合核蛋白,可在蛋白質供給量允許范圍內選用。盡量不用肉類、禽類、魚類等,如一定用,可將瘦肉、禽肉等少量(不超過120克),經煮沸棄湯后食用。脂肪可減少尿酸正常排泄,應適當限制,控制在50克/天左右。
3 維生素和礦物質。供給充足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多供給蔬菜、水果等堿性食物:蔬菜1000克/天,水果4~5次。吃堿性食物時能提高尿酸鹽溶解度,有利于尿酸排出。再則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C,能促進組織內尿酸鹽溶解。
4 多喝水。食用含水分多的水果和食品,液體量維持在2000毫升/天以上,最好能達到3000毫升,以保證尿量,促進尿酸的排出;腎功能不全時水分宜適量。
5 不要喝酒。因酒精易使體內乳酸堆積,對尿酸排出有抑制作用,易誘發痛風。
慢性痛風癥飲食治療 適當放寬嘌呤攝入的限制,但仍禁食含嘌呤較多的食物。瘦肉煮沸去湯后與雞蛋、牛奶交換食用;限制脂肪攝入,防止過度饑餓;平時養成多飲水的習慣,少用食鹽和醬油。從中醫的角度痛風患者盡量不要吃寒涼食物如螺螄、蚌類、香蕉、西瓜、甜瓜、楊桃、甘蔗、苦瓜等,宜食性平食物如生姜、韭菜、洋蔥、大白菜、土豆、包菜、紅棗、桂圓。
只要持之以恒在日常飲食中限制嘌呤的攝入,“痛風性關節炎癥”是可以預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