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癥研究取得新進展
《科學》雜志刊發了兩篇有關癌癥研究新進展的論文,其中一篇揭示了TGFBR1基因的變異體,是促使某些人易患結腸直腸癌的遺傳因子;另一篇則顯示,名為blinatumomab的新抗體對惡性腫瘤具有重大治療潛力。
結腸直腸癌是工業化國家最常見的癌癥。以前的研究已知,TGF-beta信號通路對結腸直腸癌和其他腫瘤細胞的生長具有調控作用。而TGFBR1基因負責編碼該信號通路中的一個成員。Laura Valle等在美國俄亥俄州中部地區開展的研究發現,在結腸直腸癌病人中,有10%~20%的人的兩個等位(拷貝)TGFBRI基因中僅有1個被轉錄;在對照組中,這一數字僅為1%~3%。這種等位基因的不平衡,導致攜帶者在其一生中TGFBR1基因的表達都會有輕微的降低,從而使得攜帶者罹患結腸直腸癌的風險增加。Laura Valle估計該地區所有結腸直腸癌病例中,大約有10%與該遺傳風險因子有關聯。
T細胞在人類與癌癥的抗爭中擔負著重要的免疫使命,然而由于腫瘤細胞能夠很好地“混跡”于正常的人類細胞之中,使得T細胞難以瞄準頑敵“開火”,科學家一直在苦苦尋找能夠幫助T細胞瞄準腫瘤細胞的新技術。Ralf Bargou及其同僚成功研發了一種抗體蛋白blinatumomab,它能夠有效地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的T細胞與腫瘤細胞結合起來,導致該癌癥的可測出或完全消退。Ralf Bargou等在病人中嘗試使用了不同劑量的blinatumomab,結果發現,在38名病人中,在每天每平方米0.0005毫克~0.006毫克的劑量范圍內,有11名病人出現了明顯的治療反應和腫瘤的消退。
(健康報網)
中藥可降低吸毒者的毒品渴求
復吸是研究毒品依賴的關鍵問題。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金國章院士課題組的一項研究表明,從中藥延胡索和千金藤屬植物中提取的左旋四氫帕馬汀,時海洛因復吸有積極干預作用。該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中國藥理學報》上。
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所金國章院士課題組研究從中藥延胡索和千金藤屬植物提取左旋四氫帕馬汀,表明這是一種來自于植物的天然多巴胺受體桔抗劑。1998年,金國章提出將左旋四氫帕馬汀同類藥物用于戒毒的設想,并希望臨床等多方開展合作研究。軍事醫學科學院楊征教授等在阿片類成癮臨床治療領域,對左旋四氫帕馬汀的藥理作用進行了探索研究。初步臨床實驗發現,左旋四氫帕馬汀對海洛因依賴的治療優勢在于脫毒后期,尤其是降低吸毒者對毒品的渴求,具有天然“雞尾酒”樣效應。 (健康報網)
美國研究:注射維生素C可抗癌
美國研究人員著文稱,給患有癌癥的實驗鼠注射大劑量的維生素C,可以明顯減緩腫瘤生長。維生素C能在圍繞癌細胞的細胞外液中促使形成過氧化氫,正是過氧化氫殺死了一些癌細胞。醫學界早年曾一度掀起用維生素C治療癌癥的熱潮,后來由于有些臨床試驗得出結論認為,口服高劑量維生素C對于癌癥患者沒有明顯益處,研究熱潮逐漸降溫。而萊文等人指出,只有通過注射,人體內的維生素C才能達到可發揮抗癌效果的水平。
(健康時報)
每天吃一瓣大蒜降血壓
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的研究人員最新研究發現,食用大蒜對人們降低血壓有幫助,而且其效果不亞于一些降壓藥物。在試驗中,研究人員要求受試者在3—6個月中每天服用600—900毫克含有“蒜素”的營養補充劑,而對照組人員則服用安慰劑。
研究結果顯示,服用“蒜素”營養補充劑的高血壓患者的高壓平均降低了8.4毫米汞柱,低壓平均降低了7.3毫米汞柱。而且血壓越高的患者,在服用該營養補充劑后,其血壓降低的幅度越大。研究人員解釋說,試驗中每日攝入的營養補充劑的蒜素含量為3.6—5.4毫克,而一瓣新鮮大蒜中含有5—9毫克蒜素。
該研究負責人卡林·里德博士指出,從試驗來看,大蒜的降壓效果甚至不亞于一些常規降壓藥,如β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等。但由此斷言可用大蒜或蒜素補充劑替代降壓藥為時尚早,蒜素能否長期起到良好降壓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