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介紹異體復合組織移植研究中操作難度較大的大鼠后肢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操作體會及此動物模型在復合組織移植中的意義。方法:以近交系Brown Norway(RT1n)大鼠為供體,Lewis(RT11)大鼠為受體,吻合股動、靜脈為供血血管,進行近交系大鼠后肢異體移植。實驗分為2組:急性排斥組(A組)術后不予免疫抑制治療;免疫抑制組(B組)術后腹腔注射FK506劑量為1mg/kg/天。術后觀察移植肢體的排斥情況及其存活時間,并取皮膚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以此對動物模型的可靠性和實用性進行評價。結果:A組移植皮瓣均在術后(4±1)天發生明顯的逐漸加重的急性免疫排斥反應;B組移植肢體均可良好存活,存活時間均>100天。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上,A組有血管炎、毛囊炎及真皮炎癥等典型急性排斥反應表現;B組均無明顯免疫排斥病理學表現。術后IL-2水平與肢體外觀表現及病理學檢查所見排斥反應程度相一致。結論:近交系大鼠后肢移植模型是得到廣泛承認的復合組織移植模型,也是最具挑戰性的動物模型之一,完善近交系大鼠后肢移植模型的建立方法,使模型不斷規范化,對復合組織異體移植研究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大鼠后肢移植;復合組織異體移植;動物模型;移植免疫
[中圖分類號]R622 Q81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08)12—175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