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Radowan(1976年)首次報道皮膚軟組織擴張術以來,因其可提供質地、色澤、厚度和感覺等與受區(qū)相近的額外皮膚,減少供區(qū)損傷等特點而廣泛應用于瘢痕、畸形、缺損等創(chuàng)傷修復領域[1]。但同時擴張器在臨床應用過程中的并發(fā)癥也屢見報道。其中與擴張器注射壺相關的并發(fā)癥常見的有:注射壺皮下位置不清、注水過程中注射壺移位、反轉等,尤其對于兒童患者,由于注水次數(shù)多,患兒的恐懼心理增加,往往無法很好地完成注水過程,從而直接影響到二期手術的效果。2007年5月~2008年5月我科采用皮膚軟組織擴張術治療燒傷后遺畸形患者15例,均采用注射壺外置[2]的手術方式,經(jīng)過我們積極觀察及有效的護理措施,術后擴張過程順利,并在擴張器二期術后,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患兒15例(男10例、女5例),年齡6~11歲,共埋置擴張器48個,平均每個患兒(3±1.4)個;埋置部位分別為:面頸部15個,軀干26個,肢體7個。手術方法:手術均在全麻下進行,在修復區(qū)與預擴張區(qū)交界做3~5cm瘢痕內切口,于深筋膜淺層剝離預置腔隙,充分止血后將擴張器置入,分三層縫合切口:①深筋膜淺層與深部組織封閉埋植腔;②淺筋膜層對位縫合,減輕切口張力;③皮膚切口全層縫合。注射壺導管經(jīng)層①②之間潛行約2cm后,與擴張器切口上段穿出皮膚,以碘伏紗布包繞注射壺。
2結果
本組15例患兒,擴張器注水時間(45±5)日,所有病例擴張過程順利,患兒依從性好,擴張皮膚完整,色澤良好,均按期行二期手術治療,并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3護理
3.1術前護理
3.1.1術區(qū)皮膚準備:術前1天備皮洗澡,將術區(qū)皮膚特別是瘢痕凹凸不平部位徹底清洗干凈,用0.1%苯扎溴胺消毒,檢查埋置擴張器部位皮膚區(qū)有無癤癰、潰瘍、感染,否則需先控制感染。頭部應將頭發(fā)剪去,便于清洗和消毒,減少感染的發(fā)生率。
3.1.2心理護理:術前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皮膚軟組織擴張術的原理,手術的目的、方法及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現(xiàn)象,講明置人擴張器后要進行注水所需時間,大約需4~8周,注水時可能有一定的脹痛,但能忍受,不要害怕,漸進的注水、局部皮膚膨脹影響美觀;當皮膚擴展達到一定的需要量后,停止注水,進行二期手術取出擴張器,修復鄰近組織病變。告知患者做好自我保護,不要碰淹、壓迫,防銳器刺傷皮膚擴張部位,防止擴張囊破裂造成感染和手術失敗,讓患兒及家屬積極配合,取得手術的成功[3]。
3.1.3擴張器的檢查:根據(jù)所缺皮膚面積選擇合適容量和形狀的一次性硅膠擴張器,仔細檢查擴張器有無漏氣、裂縫。
3.2術后護理
3.2.1引流管的護理:放置引流管可及早發(fā)現(xiàn)活動性出血,及時排除積血,指導治療,是防治出血和血腫形成的簡單有效措施。若引流液呈紅色、量突然增加,傷口局部腫脹、有波動感,可能是皮下血腫,必須立即處理,清除積血并保持引流通暢。術后3~4天引流量減少時可拔除引流管,拔管時應維持負壓,以利殘余積血排出。
3.2.2注水過程中的護理:注水的過程是向擴張器內注入生理鹽水使皮膚擴張的過程。首先根據(jù)傷口愈合的情況決定注水時間和量,一般術后10~14天傷愈合良好即可開始注水,注水量為擴張器容量的10%左右,2~3天注射1次,持續(xù)4~8周。注水時必須密切觀察皮膚張力和患兒對脹痛的耐受程度,根據(jù)患兒情況決定注水量。注水后要嚴密觀察局部皮膚顏色、溫度、血運的情況,患兒有無劇痛,能否耐受,擴張器有無外露,皮膚有無裂開,擴張器各部位有無漏水[3]。
3.2.3外置注射壺的護理:術后3~4天換藥時觀察局部情況,更換包繞注射壺的碘伏紗布。注水期間外置的導管及注射壺每日用75%的酒精環(huán)形消毒,防止感染。
3.2.4擴張局部皮瓣的護理:擴張皮瓣的質量是整個治療的關鍵,決定手術的效果。正確的局部皮瓣護理可減少感染發(fā)生。有潰瘍者應按時換藥,經(jīng)常洗頭、洗澡,保持局部清潔。清洗時應防止水通過外置導管滲人擴張器內。若發(fā)現(xiàn)傷口局部紅腫、疼痛、發(fā)熱、分泌物增加或有膿性分泌物,為擴張器感染,應立即停止注水,行抗感染、引流,若無效則應取出擴張器。隨著注水量的增加,其擴張容量不斷增加,被擴張的皮瓣逐漸變薄,對外界的抵抗力下降,故應保持擴張皮膚免受磨擦、碰撞和持續(xù)壓迫,避免造成皮瓣缺血壞死[4]。
3.2.5疼痛護理:由于個體的差異,患兒對手術的反應程度不同,部分患兒會出現(xiàn)過敏反應或疼痛,必須進行對癥處理。對于術后或擴張皮瓣過程中出現(xiàn)難以耐受的疼痛,應適當止痛,緩解患者痛苦,并找出致痛原因。
3.2.6皮膚擴張期自我保護:注意保護擴張器埋置的部位,醫(yī)務人員避免在該部位進行任何有損擴張器的操作,并囑患者自我保護,保持局部清潔。如沐浴、洗頭時勿燙傷或用力擦揉及擠壓該部位,平時也應避免去人群多的地方,避免局部擠壓、碰撞、銳器刺破,以免損傷擴張器影響擴張效果。
通過對本組15例患者的成功治療護理,我們認為:針對于兒童患者,在應用擴張器進行畸形的修復手術時,采取注射壺外置的方式,不僅可以有效地避免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同時對依從性差的兒童而言,消除了其對打針的恐懼,減少了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的痛苦,為其順利地進行二期手術提供了保證。
[參考文獻]
[1]王 煒,魯開化,馬 奇,等. 整形外科學[M].杭州: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434.
[2]魯開化,郭樹忠,艾玉峰,等.皮膚擴張器20年臨床應用的回顧[J].中國實用美容整形外科雜志,2005,16:209-210.
[3]張為欣.皮膚軟組織擴張術及護理[J].醫(yī)學文選,2006,25(3):555-557.
[4]胡安軍.燒傷整形進展[M].香港:科技聯(lián)合出版社,2000:355-356.
[收稿日期]2008-08-20[修回日期]2008-09-10
編輯/何志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