瘢痕疙瘩是皮損愈合后形成的一種過度增生的異常瘢痕組織,隆起于皮膚表面,其內有大量膠原和基質成分的沉淀及毛細血管的再生,且向周圍正常組織浸潤。1770年由Retz首先描述,1802年Alibert描述并正式命名為瘢痕疙瘩。1970年Rusell等稱其為良性皮膚腫瘤。瘢痕疙瘩常由手術、燒傷、炎癥、身體異物等引起。因其病理機制尚不清楚,且臨床手術切除后又易復發,故目前仍是臨床醫學上的難題之一。目前臨床治療主要的方法有手術切除、藥物治療、放射治療、激光治療等多種方法,但單一療法效果均欠佳隊,眾多臨床實踐表明各種療法均需與其它方法聯合方可減少復發的機會,其中手術切除結合早期放療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