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三星堆遺址在這次“5·12”大地震中有兩件陶器被震落摔破,月亮灣城墻遺址輕度受損,令人慶幸的是,鎮(zhèn)館之寶“青銅神樹”沒被搖倒。青銅神樹是三星堆青銅器中體量最大的一件,也是世界同時期青銅文物中體量最大的一件。地震當時的監(jiān)控顯示,青銅神樹當時不停地搖晃,但由于神樹被銀色鋼絲繩牢牢地固定在玻璃罩內(nèi),底座也用牢固的螺絲釘加固在大理石底座板上,所以在8.0級地震中并沒有倒下。事后經(jīng)過檢查發(fā)現(xiàn),只有部分鋼絲繩松動。與青銅神樹相鄰的高169厘米的“搖錢樹”受損相對就要嚴重一些,搖錢樹上的“樹葉”有些被搖得偏離了位置,整棵樹也偏離了垂直線。
“神樹沒有倒下”,驚魂之余,不由得使人再次將目光投射到這件驚世重器上來。

一號大銅樹殘高396厘米,由于最上端的部件已經(jīng)缺失,估計全部高度應(yīng)該在5米左右。樹的下部有一個圓形底座,三道如同根狀的斜撐扶持著樹干的底部。樹干筆直,套有三層樹枝,每一層三根枝條,全樹共有九根樹枝。所有的樹枝都柔和下垂。枝條的中部伸出短枝,短枝上有鏤空花紋的小圓圈和花蕾,花蕾上各有一只昂首翹尾的小鳥;枝頭有包裹在一長一短兩個鏤空樹葉內(nèi)的尖桃形果實。在每層三根枝條中,都有一根分出兩條長枝。在樹干的一側(cè)有四個橫向的短梁,將一條身體倒垂的龍固定在樹干上。
銅樹上有龍盤繞,應(yīng)當不是普通的樹木,而是具有某種神性的神樹。神樹在中國的古代神話傳說中不止一種,例如劍木、扶桑、若木、三桑、桃都等。曾經(jīng)在三星堆的天空中伸展的青銅樹更接近以上的哪一種神樹呢?學者們對照相同的文獻,得出的卻是不同的解釋。于是,人們企圖在古籍與神話之中尋求答案。很多學者都認為它們代表扶桑和若木。考古學家譚繼認為這些樹應(yīng)該是古蜀人幻想成仙登天的天梯,這種天梯是同太陽所在的地方相連接的,在東方叫扶桑,在西方叫若木。段渝先生和林向先生認為既然有龍在上邊,青銅神樹應(yīng)該是劍木或者至少和劍木有關(guān)。英國學者羅森在《古中國的秘密》一書中寫到,三星堆的青銅樹使用了貴重材料,即用青銅來鑄造,也許是暗示了它所表現(xiàn)的是人世以外的一個非物質(zhì)世界。三星堆大銅樹以樹的軀干、鳥、花和神樹之上供人們想象的太陽向我們展示了一個通天的主題。靳之林先生在《生命之樹》中寫道:原始氏族部落的通天與太陽崇拜、鳥圖騰崇拜與生命之樹、生命之花、太陽花崇拜是三位一體、合而為一的。三星堆的藝術(shù)家在青銅神樹上就精心安置了一些銅鳥。這些鳥好像是依照統(tǒng)一的規(guī)格鑄造出來的,表明它們擔負的是同一個明確的使命。羅森認為,這種鳥可能屬于一個奇跡般的世界,他說,迄今為止,我們對這個世界的了解僅限于三星堆的青銅器。

《山海經(jīng)·大荒東經(jīng)》中記述了10個太陽都由鳥來背負著上升或下沉。不過,三星堆一號神樹上的鳥卻為9只。另外一只哪去了呢?日本學者布川寬先生結(jié)合湖南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帛畫內(nèi)容認為,根據(jù)太陽的運行規(guī)則,值班的太陽已經(jīng)出發(fā),所以神樹上只有9個太陽,樹木頂上就沒有了那一只鳥。徐朝龍先生認為落在“一號神樹”三段構(gòu)成的分枝長出的九根樹枝上的鳥確實象征著文獻記載的“居下枝”的9日,而“居上枝”即正在值班的太陽,已經(jīng)向天空升上去,所以沒有必要表示。日本京都大學教授林巳乃夫通過觀察青銅神樹的枝葉與鳥,聯(lián)想到三星堆另外一件名為璋的器物,并認為璋的功能與背負太陽的鳥之間有一個隱秘的關(guān)系。這件璋的頂部雕出了一只鳥,其形態(tài)好像是棲息在璋的洼刃上。林巳乃夫認為,在三星堆,作為太陽之神的鳥相互交替,每天有一只繞天巡行,而璋則是它們停歇的樹木。觀察二號坑出土的小銅人捧璋而跪的姿態(tài),恐怕就是呼吁光明與火的太陽神讓自己在此棲息,并祈愿太陽神的賜福。
我們在青銅樹的枝干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有一些用以垂掛器物的穿孔。考古者從三星堆的器物坑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小型青銅器件。這些由青銅制作的發(fā)聲器也許是懸掛在銅樹上的。3000年前,當風吹過三星堆的時候,整個王國的人們都可以聆聽那些由金屬搖曳和碰撞奏出的音樂,那一陣陣清脆的聲響,證明著一個偉大的青銅時代在四川盆地達到頂峰。
(責編: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