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兄弟真的“累埋”了全球兄弟。由雷曼引起的金融海嘯,在全球引起了滔天巨浪。各國央行雖聯手減息及注資救市,全球股市仍極度恐慌急跌,市場尸橫遍野。來勢兇狠的海嘯也沖擊了香港,港股動輒波動逾千點,而且由金融市場逐漸蔓延到各個領域。如果還有更兇更大的海嘯席卷而至,香港這座尚未設防的城市恐怕會遭到徹底淹沒的厄運,真是愁煞人!
當筆者撰寫本文時,金融海嘯正引發全球股災,繼美股挫逾7%后,全球再次引發骨牌效應,投資者出現恐慌性拋售,港股跌穿15000點關口,短短4個交易日港股蒸發2.13萬億元,平均每名港人損失30萬元。股市插水、樓市疲軟、迷你債券風波愈演愈烈、裁員潮此起彼伏、倒閉潮蓄勢待發……香港的經濟形勢愈來愈險惡了。
樓市寒冬驟至 四成經紀失業
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嘯,令香港經濟大受考驗,香港地區銀行抽緊銀根,因無利可圖而被迫加按息,龍頭大行匯豐銀行大幅加息半厘,更是令近期疲弱的樓市四面楚歌。不少買家即時“縮沙”取消看樓,且擱置入市大計,使寫字樓、商鋪、豪宅交投進一步萎縮。同上海一樣,進入“金九銀十”的10月,香港樓市的成交量及房價繼續雙雙下降。香港美聯物業的數據顯示,黃金周全港只錄得80宗買賣,再跌3.6%,連續3周的成交量低于100宗。由于氣氛轉差,整體樓市也吹淡風,今年第3季度樓宇成交只有約2.27多萬宗,成交約750億元,同創2006年第1季之后的10個季度新低。在需求轉弱下,樓價亦必下調,截至今年9月,反映樓價走勢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報68.40點,11周累跌6.79%。
風高浪急的金融海嘯,不僅直卷樓市,連僧多粥少的香港地產代理也雪上加霜。過去3個月,每個月樓市買賣成交量只有6000宗,以目前全港2 . 4萬名經紀來計,每4名經紀爭一宗成交。以地產代理龍頭中原集團來看,上半年雖然盈利1.6億元,但較去年同期已大幅倒退40%;而踏入7、8月,每月只有二、三百萬的輕微盈利,而下半年勢必出現虧損。樓價下挫、交投萎縮,其沖擊比2003年的SARS時更大。有專家估計,年內約有40%的從業經紀“無得留低”。海嘯沖擊大過SARS,這些經紀成了裁員重災區的先頭部隊。

零售飲食業遭遇池魚之殃金融海嘯對香港各行各業的沖擊陸續浮現,除了損失慘重的樓市及銀行金融業,今年初飽受通脹和貴租困擾的零售業和飲食業也首當其沖。
今年“十一”黃金周失卻“金光” , 出現“ 旺丁不旺財” 的情況。零售業及飲食業紛紛感嘆生意難做,整體營業額較2 0 0 7年同期下跌近5%,珠寶鐘表等奢侈品更急跌20%,憂慮年底圣誕檔期會面臨“零售海嘯”,欠缺流動資金的小商戶將面臨裁員甚至結業危機。
海嘯的沖擊,使得市民投資失利,身家大縮水。悲觀情緒影響了消費意欲,市民寧愿多留金錢“傍身”也不消費。今年黃金周期間,內地旅客來港掃貨必買的珠寶金飾亦明顯受到抑制,營業額較去年同期下跌1 5 % , 銷情為歷來最差;同時,游客更減少前往高級食府用餐來節省開銷, 飲食業同樣面臨較2 0 0 7 年同期下跌2 0 % 的慘烈局勢。過去一年不斷受到加租和食材價格勁升壓迫的飲食業,在此惡劣環境下,更是百上加斤。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底食肆倒閉的數目將較2007年同期急升兩成。
在筆者撰寫本文之時,在港經營95間分店的連鎖時裝店U-RIGHT,熬得過1 9 9 7 年金融風暴和2 0 0 3 年SARS的沖擊,卻敵不過今場海嘯。其母公司佑威國際因巨額債務遭清盤,部分分店結業,全線逾400名營業員飯碗不保。有香港報章評論此事的文章題目含義深刻:“一葉落而知歲暮,一店倒而知寒冬”。
海嘯卷走富豪萬億身家
近期金融業的情況,可以用“烏天暗地,人心惶惶”來形容。過半數市民已對投資工具失去信心,大多數人會轉向穩陣的定期存款和傳統債券。人心如此,過往金融機構靠五花八門投資工具賺取厚利的日子將一去不復返。持有資金的銀行,一方面為安全計,紛紛增持現金,保留足夠彈藥以作防守,萬一出現新危機時也可應付;另一方面對持有“有毒資產”(如按揭證券及出現虧損的衍生投資工具等)的金融機構加強戒心,不肯輕易拆借。在此情況下,市場資金勢將進一步緊張,造成銀行對企業與消費的貸款減緩,即時影響企業的營運和再投資,也打擊消費,進而導致經濟走向衰退。

金融海嘯禍延全球, 港股遭受波及,筆者在撰寫上期本欄文章時,港股跌至20000點;而撰寫本文時,更一度跌穿15000點,跌幅超過兩成五,創近2年半新低。港股今年9月底至1 0月初,三周蒸發3萬億港元,香港三大富豪李嘉誠、郭氏兄弟及李兆基身家也大縮水,分別損失2083億港元、950億港元及661億港元。美國與歐洲聯手降息,向市場注入資金,紓緩市場信貸緊張,連香港金融管理局也接連出手,降低貼現窗利率,變相向市場注入資金,無奈各項措施對恢復投資市場信心作用不大,一眾以地產起家的香港財閥,在上市旗艦遭到金融風暴以來最強勁沖擊下,無不出現身家大縮水情況。全港前列十大富豪身家總共縮水逾1萬億元,其中以地產商身家跌得最傷,平均減少7、8成。
裁員潮、失業潮正蓄勢待發
金融海嘯愈演愈烈,繼“股海無底”后再現“失業深淵”。隨著金融機構紛紛倒閉和收縮,金融業的裁員潮將難以避免。在香港雇用了1 . 8 5萬名員工的匯豐控股,近期突然宣布全球削減1 1 0 0個職位,香港員工占了100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其實,匯豐裁員只是整個金融界裁員潮的冰山一角。自去年美國爆出次按風暴以來,向來是經濟寒暑表的美國華爾街投資銀行已大幅裁員,迄今已超過8萬人失掉飯碗。雷曼兄弟全球2 . 6萬名員工今年9月即時加入失業大軍,累及1 0 0 0名香港員工飯碗不保。花旗銀行集團也已裁員近1.6萬人。而近年雄霸香港融資市場的高盛、摩根士丹利及瑞士銀行等投資大行,亦在今年第2季“減磅”,現在連商業銀行匯豐亦“剁人”,凸顯香港銀行、基金、證券等金融業步華爾街后塵,勢必成為裁員重災區。金融是香港的支柱產業,這里集聚著全球最為頂尖的歐美金融機構。如果說人才是金融中心的血液,那么香港正成為嚴重失血的金融中心。
金融海嘯的肆虐蔓延,使香港股市及營商環境轉壞,失業人數持續增加。據統計,今年第3季失業率為3.3%,而本季將上升0.5%,成為自2003年SARS后,5年來持續下降的失業率出現首次反升。業內人士預期,2009年失業率將大幅飆升至4.5%。由此可預見,被砸碎飯碗的香港打工仔將由目前的12萬人,急升至16萬。裁員大恐慌,已籠罩全城。
面對排山倒海的海嘯,筆者認為,港府須因應新形勢,加大力度促進經濟發展,加快啟動大型的基建工程項目、加強旅游基建及積極推動經濟新亮點發展,如環保工業、創意工業等,以幫助維持經濟增長,及創造更多職位,特別應采取一些有效政策,穩住一大片中小企業,提供適切的支持??傊?,面對滔天巨浪的海嘯和閃電逆轉的形勢,港府要有足夠的勇氣、決心和彈藥,以準備背水一戰。
國慶前夕,本文作者應國務院僑辦和山東省人民政府邀請,在濟南出席了第二屆全球華商領袖圓桌會議,并作了《自主創新是僑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大會發言。圖為會議前,出席會議的全國政協副主席鄭萬通親切會見本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