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下午,在空政電視藝術中心的傳達室等毛孩,沒一會兒,門衛說:“出來了!”我出門看,他戴著帽子和眼鏡,看起來不過是大街上走來的一個小兄弟或者是我鄰家的小伙伴,沒有我想象中的明星的光彩。他說:“走,門口坐一坐。家里很吵,樓下搞裝修呢!”我隨著毛孩進了附近一家店。坐定,他摘了帽子、眼鏡,露出一張清瘦光亮的臉,看起來依然是長不大的樣子。
毛孩還是毛孩子時
毛孩,并非藝名,本名就叫毛孩。當我問他這一問題時,毛孩笑著說:“都怨父母給我起了這個名字,讓我怎么也長不大了!”毛孩乃河南平頂山人氏。父親年輕時當記者,后來做了編輯,現供職于平頂山市一家公司。母親原是平頂山市話劇團的演員,現和毛孩居于北京,偶爾也接演一些電視劇。他還有個姐姐,叫毛毛,從空軍某部轉業后,從事編劇工作。可以說,姐姐走了父親的路,毛孩接了母親的班。

千萬不要以為毛孩走上這條路是受了父母的“指使”,他父母非常開明。毛孩愛上唱歌跳舞,是因為受到了電視上的吸引,并跟著學唱學跳。父母任其自然,并不干涉。毛孩13歲參加平頂山市第一屆霹靂舞大賽,一下得了個第一名。那陣子霹靂舞熱潮席卷全國,街頭巷尾人人都會伸手側身擺出一副“擦玻璃”的架勢,已然成為那個時代年輕人的共同記憶。毛孩在肢體語言方面具有天賦,即使現在看《炊事班的故事》,我們也不難從他一蹦就躥到了上鋪的動作中感受到他的身體協調性。得獎后,他緊接著又參加了省里的比賽,連獲現代舞青少年組冠軍和綜合組亞軍。電視和報紙一報道,毛孩聲名鵲起,擁有了相當高的回頭率。
不久,毛孩進了省歌舞團學習舞蹈和聲樂。但一年學下來,狀況很不樂觀。人家省級文藝團體秉承學院派傳統,歌唱的是美聲,舞跳的是芭蕾,習慣了強烈節奏的毛孩完全舒緩不起來,加上自己的形象又不夠俊美,離“玉樹臨風”的要求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在學員中并不顯山露水。到了后來老師也勸他:“你可能不大適合干這個,還是別在這兒浪費時間了吧?!泵⒙犃水斎徊环猓鹊揭荒昶跐M正式考試,而自己真沒被錄取時,他才慢慢明白,許多事情是不能強求的。
從鄭州回到家里的那半年,毛孩有點消沉。一個少年的痛苦可能并不深刻,但那畢竟是痛苦,特別是當別人認為他并不適合從事自己所熱愛的工作時,這種痛苦無疑是很有殺傷力的。父母關心孩子的成長進步,一合計,又把毛孩送到了北京,給他在中央音樂學院附近找了家旅館,住在一間6人合住的房間里,每天3塊錢房費供著,讓他跟班旁聽。在北京待了半年,毛孩就待不住了,自作主張買了張火車票回了平頂山。母親對兒子還是很看好的,平時少不了在左鄰右舍親友同事們面前夸兒子有出息,想必聽眾們也會頻頻點頭,對小小年紀就進京求學的毛孩表示贊賞。不料毛孩竟然一個招呼也不打就從北京殺了回來,弄得母親有點沒面子。不過想想也是,那時候的毛孩也就是個半大孩子,一個人孤零零地待在北京,連個玩伴也沒有,哪有心思學習?
1992年夏天,母親帶著毛孩再次“進京趕考”,目標是中央戲劇學院。聲臺形表一系列課目考完之后,母子二人都還算滿意。但因為身高問題,毛孩還是被刷下來了。毛孩本不在乎自己的身高,認為身體是父母給的,自己左右不了,沒必要為此而自卑。但這一次,他多么幻想奇跡出現,睡一覺個兒就能長高。個兒還是那個兒,奇跡卻真的出現了,因為中戲的常莉老師非??春眠@個學生,最終毛孩成了中戲的旁聽生。雖是旁聽生,與正規生并無大的差別,因為他個子最小年齡最小,不少老師同學都非常喜歡和照顧他。當然,關鍵要自己心態好。
慢慢學會長大
“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世間事大抵如此。朝歌舞方向發展總是碰釘子,上中戲又是旁聽生,但機會要來擋也擋不住。在中戲的第一個暑假,他就在蘭州軍區政治部和大連電視臺合拍的電視劇《一個姑娘三個兵》里扮演了一個新兵。
也就在這時候,空政話劇團正籌拍話劇《甘巴拉》。這部話劇是當年空政的重頭戲,描寫了一群在世界屋脊雪山之巔上履行神圣使命的空軍雷達兵,劇本相當感人,演員陣容也很強大,但就是找不到一個演小戰士的合適人選。說來也巧,正在副團長張守義著急的當兒,中央電視臺播出了《一個姑娘三個兵》,當看到片子里的毛孩時,張守義眼前一亮: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電視機深處”!然而,問蘭州軍區政治部,說是大連電視臺找的,問大連電視臺,又說是蘭州軍區政治部找的。無奈,事情又擱了下來。
無巧不成書。不久后的一天,一位朋友帶著在中戲讀書的女兒來張守義家做客,閑聊時就說起了找毛孩的事。朋友的女兒聽后一拍手:“我們班有個叫毛孩的,暑假的時候好像拍過一個部隊的電視劇,沒準就是你要找的人呢。”張守義一聽大喜,趕快讓女孩把毛孩找來見見。就這樣,總算把毛孩從茫茫人海中給找到了。
《甘巴拉》的成功,成了毛孩人生的重要轉折。空政話劇團看中了這棵好苗子,便想將其納入旗下。于是張守義副團長又找毛孩談話。毛孩打心里就喜歡穿制服,一聽真是激動萬分。
毛孩是穿著軍裝回到中戲的,一下子就把同學都“震”了。喜上加喜。因成績優異,僅用三天時間,一切手續辦全,毛孩由中戲的旁聽生轉為了正規生。
毛孩常常會做出些驚人之舉。據張守義副團長講,為拍攝電視電影《兵哥》,看過劇本之后的毛孩硬是關了手機拔了電話線,每天把自己反鎖在家里,不看電視不看書,見了人也不搭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除了一日三餐去飯堂之外,再也見不到他的影子。領導不知這孩子怎么了,就派人去了解情況。結果他正在家里體驗孤獨。原來,這部戲描寫的就是一個在戈壁深處單獨執勤的戰士。為了把角色身上那種與孤獨斗爭的感覺演出來,毛孩先把自己鎖在家里體驗了一個月的孤獨。劇組到了新疆的頭一天,毛孩又提出了要求,說要在臨時搭建的哨所里單獨住一晚上。領導起初不答應:這里離宿營地有將近20公里,把你一個人扔這兒,晚上叫狼叼走了怎么辦?但毛孩一再堅持,領導只好同意了??粗囋诟瓯跒┥辖^塵而去,天地之間只剩下孤零零的自己時,毛孩突然覺得有些發慌。天黑以后,窗外風呼呼地吹,間或還把一些類似狼嗥的可疑聲響刮進毛孩的耳朵里,嚇得他毛骨悚然。既然睡不著覺,他便鋪開紙筆,拿著劇本一邊看,一邊寫。其實,誰也沒有要求毛孩這么做,只有毛孩想出了這個“折騰”自己的點子。點子雖說狠了點兒,但你別說,還真管用。天剛亮,劇組的車趕過來,大家驚奇地發現毛孩不但依然堅強地存在著,而且還寫出了“大偉與影子的對話”等5段戲。實拍的時候,這些“孤獨的結晶”全都用上了,成了這部戲的亮點。因為這部戲,毛孩獲得了全軍“金星獎”最佳男演員獎,并榮立三等功。
小毛和小王子
別看《炊事班的故事》里的小毛那么開朗活潑,其實毛孩并不擅言辭。他說,到電視臺作節目,很少主動去說話,有時還感到有點怕羞。但他的內心世界是非常豐富的。他覺得,時時處處,都不能忘了“感謝”兩個字,他心里有很多應該感謝的人。
無論讀書還是當兵,毛孩都是以一些老師、藝術家為榜樣,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學習,風風火火演戲。在空政話劇團(現為空政電視藝術中心),毛孩的才華得到了充分的施展。幾年間,他拍攝了不少影視作品,也經常參加各種文藝演出,越到節假日就越忙,最忙的時候當屬春節。有的時候一晚上得趕三場演出,把個毛孩累得團團轉。“那會兒大伙都開我玩笑,說你別叫毛孩了,”毛孩笑說,“改成‘毛驢’算了。”
毛孩下部隊演出非常多。他說:“給戰士演出是最開心的事?!庇袝r,毛孩和洪劍濤演一個七八分鐘的小品,總要演到十四五分,因為戰士們掌聲接連不斷,經常打斷他們的演出。然而,讓他講講感人的事,他又不知從何說起。他只是說:“當時,那種真摯的情感,那種莫名的沖動,是沒法用語言形容的?!焙髞?,他還是回憶起一件事:一次毛孩隨小分隊去廣西金雞山雷達站慰問演出,在山路上顛簸了幾個小時才來到連隊駐地,去了一看,山尖尖上的連隊場地太小,本來和洪劍濤排好的小品《我愛祖國的藍天》沒辦法演。按說演不成也就算了,可看到,那里的官兵在山上與世隔絕一待好幾年,見了人話都說不出來了,只知道拍巴掌,他和洪哥的心深深地被打動了。于是他們用了一個小時的時間現場排了一個相聲《加急電報》,兩人使出了渾身解數,效果出奇地好。然后他和洪哥輪流上場,你講個笑話,我就唱首歌,你說個段子,我就跳支舞……后來,十幾名官兵也上了場,一起聯歡,一起合影。在金雞山演完,收拾一下,他們就又上車奔向下一個連隊。下部隊演出經常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下了車就演,演完了就走,吃不好睡不好,體力消耗特別大,所以每次從部隊回來,本來就沒“幾兩肉”的毛孩又要瘦上幾兩肉。
說到變瘦,有個小故事不得不提。毛孩從演小戰士起家,有些還是悲情的角色,為他贏得了“催淚彈”的美譽。但真正讓廣大觀眾記住毛孩的還是因為情景喜劇《炊事班的故事》里的小毛。2002年盛夏,《炊事班的故事》開拍時,導演指出毛孩的臉在鏡頭里顯得有點胖,為了達到最佳的拍攝效果,毛孩就開始減肥(其實那時候他才94斤,還不及兩袋面重)。節食的效果不錯,可在40多攝氏度的攝影棚里餓著肚子拍戲,何況還是一天一集的進度,肯定不是長久之計。果不其然,毛孩暈倒在了拍攝現場。不過休息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他又精神抖擻地出現在了大家面前。也是,《炊事班的故事》里,怎么能缺了小毛呢?
“不瘋魔,不成活”,“小毛”這個角色如同“靈魂附體”,整整“折騰”了毛孩六年。小毛給毛孩帶來名譽的同時,在拓寬戲路上也造成了障礙。因此,毛孩沒有趁熱打鐵,去年一年,他基本沒有接戲,而是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冷靜思考。他選擇劇本依然非常慎重,自己不喜歡或者覺得不適合自己的,堅持不演,他在等待,等待著另一個耳目一新的形象。毛孩不是高產演員,作品數量并不多,對此他心態極為平和,他說一年拍好一部戲,十年就是十部好戲。他要在不同的戲里塑造不同的形象,絕不能再重復小毛。當然,要從小毛走出去,這是一個打碎自己重新建立自己的過程。

“每個人都有這么個過程,上臺,致敬,完成表演之后,謝幕,下場。無論是上臺還是下場,都不必狂喜,不必悲傷?!泵⒌乃枷氩卦谒菑埻尥弈樅竺妗C⑾矚g看書,最喜歡看傳記、小說。他向我解釋,之所以戴眼鏡出來,是因為昨晚看書睡覺晚了,眼睛有些浮腫。毛孩向我推薦了一本書,再三叮囑我一定要看一看,是他大二讀的法國童話《小王子》。他很喜歡這本書,每當遇到一些問題,就會想到這本書的一些情節或者富于哲理的語言,比如:“眼睛是什么都看不見的,要用心去尋找”,比如“愛虛榮的人只聽得進贊美的話”……也許是因為毛孩經常向人推薦這本書,也許是因為毛孩本身就像愛沉思的小王子,他身邊的朋友包括他的父親都稱之為“小王子”。
“年輕時不懂愛情”,想起了《小王子》里的這句話,我問了一個很想問大家也都關心的問題,能不能講講你的愛情啊?尤其是你的初戀。毛孩說,在愛情上我是一個白癡,然后便笑而不答……有點冷場,毛孩就轉了話題,說起昨天收到的一封觀眾的來信,說是“感動得我滿臉淚水”——然后又笑,解釋說,其實并沒流淚,但心里確實是無法形容的感動。那是一封青島觀眾的來信,幾乎把毛孩演的所有作品剖析了個透,并給毛孩提了不少意見和建議。毛孩說,非常感謝這些熱心觀眾,我不會讓他們失望的。
借用一下《小王子》結束語的句式,“如果有一天,你看見一個全新的毛孩,不要讓我不知道,趕快發短信告訴我,他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