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研究表明,居住在有大量夜燈照明環境中的婦女比住在夜間黑暗環境中的婦女更容易患乳腺癌。
這一結果為此前的一種假設新增了證據。這一假設認為,夜間暴露于過多燈光之下,會干擾大腦中抑制腫瘤的激素的生成,從而可能增加患乳腺癌的風險。
領導這項研究的以色列海法大學的克盧格說:“我們絕不是說夜間的燈光是引起乳腺癌的唯一或主要原因。但我們發現了一種應該予以考慮的明顯而強烈的聯系。”
多年來,科學家們已經知道,住在夜間大部分時候都開著燈的環境中的籠中老鼠比在黑暗中睡覺的老鼠患癌癥的風險要高。對護士、空乘人員和其他夜間工作的人進行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即便考慮了飲食差異等其他因素,他們患癌癥的概率也比普通人高60%。
根據這些研究,世界衛生組織的一個機構去年12月宣布,決定把倒班列為“可能的致癌因素”,將夜班歸入與接觸有毒化學品同樣的健康風險類別。
如果真的存在這樣的聯系,其作用機制仍不清楚,但許多科學家懷疑關鍵在于褪黑素。這種激素由大腦中的松果體分泌,有助于阻礙腫瘤的形成。人體主要在夜晚分泌褪黑素,有燈光時分泌量會急劇下降,尤其是電腦屏幕和熒光燈大量產生的藍色光譜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