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居民每天油脂平均攝入量高達44克,遠遠高于中國營養學會所推薦的每天25克的量。而現代醫學已經證明,過量攝入油脂與肥胖、高血脂、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發生有關。因此,我們應該樹立“少吃油”的觀念。
但同時生活中也離不開油,因為油脂作為重要營養素的來源,適量攝入對維持健康是必需的。它不僅給我們提供能量,還參與細胞膜構成、體內物質代謝,維持大腦功能等。
在各種油脂中,有些油使你健康,有些油會損害你的健康。所以不僅要“少吃油”,更重要的是“吃好油”。我們吃的食用油一般分為動物油、植物油、氫化植物油等,每種油的特性也各異。
一般動物油漁油除外)富含飽和脂肪酸,對人體健康有諸多不良影響,如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損害大腦功能,與某些類型癌癥如腸癌、乳腺癌的發生有關等。所以必須控制富含飽和脂肪酸的動物油及肉食品的攝入。
植物油富含不飽和脂肪酸,但每一種植物油的脂肪酸組成與比例都不一樣。含多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植物油有:葵花子油、玉米油(玉米胚芽油)、大豆油、亞麻子油等,含單不飽和脂肪酸較多的植物油有:橄欖油、茶油、菜子油、花生油、芝麻油所含多不飽和脂肪酸和單不飽和脂肪酸都較多。從總體上講,不飽和脂肪酸尤其是單不飽和脂肪酸可以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氫化植物油又稱反式脂肪酸,人體難以對其進行代謝,對心血管系統的危害超過飽和脂肪酸。含有氫化植物油的加工食品有人造奶油、酥皮糕點、玉米片、薯條(片)、冰淇淋、某些曲奇餅干等,要慎吃、少吃。
在日常生活中,要了解吃油過多的危害,養成合理用油的習慣。如選用合適的烹調鍋具(不粘鍋、微波爐);改變烹調方法,多用清蒸、水煮、涼拌等方式,少用油炸、油爆、油煎等方式;采用合適的盛油器具,如用有刻度的小油壺代替大油桶,用茶匙(一勺大約15克)取油,每天不超過兩茶匙;另外,從總量上加以控制,5升的一桶油三口之家至少要食用2個月,減少在餐館用餐次數,少吃薯條等含油脂高的零食以及快餐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