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店新規出臺多時后,沉寂之勢已然,而某些對于c的權利的忽視,再次讓其落網。
本已銷聲匿跡的網店新規,因為廣東肇慶市一個高額網店罰單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廣東肇慶一名叫高瑞的網店店主日前被肇慶市工商局處以3萬元的罰款,這是自北京市網店新規在8月1日執行以來,廣東乃至全國首例網店被查處案。肇慶市工商局的查處依據是高瑞利用互聯網做銷售,沒有辦理營業執照。但是這個依據卻落入了輿論的漩渦,在眾多質疑聲中,這種做法有不妥之處。
首先,這樁網店查處案,無法可依。肇慶市工商局并沒有出臺如北京市工商局的網店新規,沒有對網上經營的范圍、牌照等問題在法律上予以規定,甚至廣東省都沒有出臺相關的規定,那么肇慶市工商局的做法顯然缺乏依據。
但是,該工商局卻以無照經營為由,查處了高瑞的網店。在高瑞被罰后愿意申辦營業執照重開網店時,肇慶市工商局在該市甚至該省都沒有相關規定的情況下引用了北京市網店新規的申辦條件:居民在家開辦網店,需由業主委員會出示相關證明,待所有業主同意后,方可申辦營業執照。這種借他人令箭的做法,顯然不符合法律規定。若各市均如此,則北京市網店新規一出,就等于宣告了全國在網上開店的C們網上營業的終止。
其次,此網店查處案的法律依據引申不合適。在查處高瑞案時,肇慶市工商局的根據是2003年實施的《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辦法》第十四條規定:對于無照經營行為,由工商部門依法予以取締。但是鑒于當時的實際情況,(《辦法》中并沒有涉及到互聯網上的經營行為,肇慶市的法律引申不妥。
而肇慶工商局方面的解釋是,雖然互聯網目前還是一個相對模糊的領域,但高瑞的無照經營屬實,他按照什么方式經營是另一回事,他的經營點為實體更是事實。這說明肇慶市將網上經營等同于網下經營了。網上與網下是不一樣的,網民在網上開店是生產與生活合一,其中既有作為B的經營成分,也有作為C的消費成分;而網下才是工商局傳統監管的地方,網下的經營就是經營者作為B的成分。所以如果工商局真要管好網上經營,就應當把生產與生活分開,專管生產部分,而如何區分,這還有待專家、學者們的進一步研究。
再者,肇慶市對于法律的引申比較片面,在援引第十四條的同時,也應該同時考慮第二十一條的相關規定?!掇k法》第二十一條規定:農民在集貿市場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區域內銷售自產的農副產品,不屬于本辦法規定的無照經營行為。也就是說,作為消費者的C迫于生活從事B的經營活動,是不屬于無照經營行為的。
那么,在這個層面上,工商局就不應當只引用《辦法》的某一條規定,而應當全面觀察并予以衡量。目前,大多數網店經營者仍然是以C的身份在從事B的經營活動,不少網店經營者只是將網上開店作為補貼家用的一個選擇,就如同農村的集市貿易、副業經濟,不論是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還是從緩解就業壓力方面來看,對網店的牌照查處甚至罰款及收稅都有礙當下電子商務的發展。
歸根結底,網店新規種種不妥之處,不在于工商局表面上的牌照、罰款甚至稅收措施,在于政府對電子商務發展所持的態度。在電子商務的發展過程中,不論其發展處于哪個時期,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政府都應該把自己放在服務而不是監管的位置上,為電子商務發展的主體——B與C提供良好的服務,讓他們能夠得到相對自由并且充分的發展,這才是電子商務發展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