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業互聯網興起于1 998年,以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上市為標志,我國互聯網拉開商業化的序幕,以每年30%的速度穩步增長,預計2008年互聯網產業的總規模可望達到824.1億元,2009年將首次突破千億。
《互聯網周刊》創刊十周年來,見證了中國互聯網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全過程。回顧激蕩的十年,我們發現互聯網在五個方面實現了商業上的光榮與夢想。
第一個光榮與夢想,是互聯網引領中國的商業環境發生了質的變化。商業互聯網激蕩的十年,是改革開放激蕩三十年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這三十年中,前二十年的主要亮點是改革帶來了新的生產關系,后十年的亮點,是互聯網帶來了新的生產力。新的生產力與新的生產關系結合在一起,構成了新的生產方式,為形成今天的新增長方式奠定了基礎。互聯網對我國形成新的增長方式的貢獻不亞于改革開放,改革開放與互聯網共同推動實現現代化的光榮與夢想。
第二個光榮與夢想,是互聯網的商業化改變了經濟發展的原動力。首先互聯網推動大型企業從“做大做強”改變為“做大做強做久”,其次互聯網推動中小企業實現了小的就是美好的。此外,互聯網產業把先進生產力產業化。互聯網最早是技術的發展,很快轉向產業化,形成互聯網產業和信息產業。第二個方面,社會制造業正在成為商業互聯網的資助產業。電子信息制造業包括電子設備制造和通信設備制造,目前正在成為國民經濟一個支柱產業。第三是技術產業化為商業互聯網提供創新的動力,3G、寬帶產業、視頻產業已經成為新興的朝陽產業,現代信息服務業正在興起,三網融合,下一代的網絡還在不斷的帶來從業務融合到產業融合的新機遇。
第三個光榮與夢想,是通過互聯網激發了民營企業的創造性。首先,在互聯網應用產業形成了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互聯網增值業務。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形成了基礎業務與增值業務的分工,達到了一種雙贏的格局,而不是在傳統產業里面爭奪蛋糕的局面。比如說阿里巴巴,比如騰訊,比如百度等一些上市公司取得突出的成就。
在互聯網產業應用的發展方面,形成了網上網下結合的中小企業產業集群以及大型企業的網上購銷體系。在產業應用方面,有70%的行業網站集中在江浙一代,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網上集群,而在中央企業,網上銷售商品和服務總額占總銷售額的比例已經達到了17.6%,網上采購商品和服務總額占總采購額的比例為13.4%。
第四個光榮與夢想,是互聯網改變了消費與生活方式。根據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網民報告2008》,通過對網民的調查發現,回答認同互聯網的理由之中,選擇互聯網可以提供更多選擇這個選項的,在網民中占了91.2%,不上網的人群只占39.7%。這說明什么呢?說明互聯網在改變網民的意識和生活方式。互聯網還催生了在家辦工,產銷合一的模式,消費者在家開辦網店,生產和生活合一的生產模式。
第五個光榮與夢想,是互聯網造就了一代陽光型的企業家。商業互聯網十年是商業邏輯不斷的戰勝官本位邏輯的十年,互聯網企業家不靠腦子、位子、裙子、刀子“陽光致富”,與錢權交易方式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十年來,市場經濟中最重要的企業家精神,在中國這片具有千年封建歷史的土壤中得以生根發芽,這是互聯網的一個最偉大的成就。改革開放三十年,沒有解決這個問題,但是互聯網正在解決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