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農村已進入無稅費時代,但在農民負擔減輕的同時,村級組織運轉又出現了很大的困難。安徽省“三農”問題研究中心專家何開蔭認為,解決這一難題,需要從體制上進行改革,推行“村企合一”治理模式,剝離村委會一級組織行政職能,將其改組為集體經濟組織,創建鄉村民主自治的企業管理新機制。
改組方案將村委會改組為純粹的集體經濟組織,興辦農業企業。農戶以土地入股,還可以吸收科技人員入股,民主選舉企業的總經理和部門經理,將村委會包容或融合在企業之中,走企業化管理和村民自治相結合的道路。
運作機制基層政府要出面搞好“雙培雙帶”工作,把農民企業家培養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養成農民企業家。結合目前農村的實際狀況,大力加強對農村黨員和基層干部的技能培訓,讓他們帶頭組建新型農業企業,走市場經濟道路。
本刊觀察員認為,“村企合一”模式可能會受到一些人的質疑,一方面因為農村曾經歷過村村辦廠、戶戶冒煙的教訓,另一方面可能因為這種模式與村委會組織法和土地法規有一定的出入。但“村企合一”模式在江蘇、山東、浙江、廣東等農村經濟發達地區已出現不少成功的典型案例。最典型的要首推有全國首富村之稱的華西村,這些村莊已經探索出一套比較成熟的運行機制,山東省委前不久也提出鼓勵強企兼并弱村的意見。不過,這些典型村莊目前已具備相當的經濟實力,推廣起來比較容易,而對于大多數農村來說,操作起來有很大難度。因此,如果推行這種模式,首先可以利用當地的特色優勢資源進行農業招商,鼓勵農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聯合企業組建股份合作社,實行村委會和企業交叉管理,可以讓企業承擔起農村的一些公益性事業。此外可以從“雙培雙帶”入手,采取村民自愿的方式,讓黨員和村干部牽頭組建農民合作社或村集體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