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華咨詢公司董事、前中美史克總經理
如何進行危機公關?不把個人利益過多放入決策之中
在中國醫藥界,提到楊偉強的名字,人們都會露出尊敬的神色,這源于其獨一無二的職業經歷。他在醫藥行業工作了40年,1990年出任西安楊森——中國最早的醫藥合資公司——的副總裁時,不僅將公司從破產邊緣拯救出來,而且在日后輸出了大量管理人才。西安楊森也因此被稱作中國醫藥界的“黃埔軍校”。
除了西安楊森的案例,楊偉強還在天津中關史克化解了“康泰克”遭禁的危機,被譽為了醫藥界的“危機。公關大師”。退休后,他擔當著美華咨詢公司的董事,同時是中國處方藥協會的顧問。這樣的職業生涯安排,無疑一方面能將他過去40年經驗沉淀下來,另一方面又能將這些經驗傳授給他人——正如他給出的最佳建議一樣。
正確理解和把握機會
我幾乎從學校一畢業就進入了醫藥行業,從最基礎的開始,藥廠、藥店、初級銷售代表,一直到跨國公司的管理層。能夠做了這么長時間,除了我自身在上學的時候就對化學非常喜愛之外,很多時間是別人愿意給我一些機會,
最初在藥店工作,有一個從澳洲回來的藥劑師,非常樂于教我,也放手讓我做更多的事。如配藥計算比例,他把每一份草稿都留下來讓我核對一遍。對于像嗎啡這些危險性藥品的管理很嚴格,他也信任我去做。我把配藥的量記錄在冊,每個月進出總量都要回報給政府相關部門。慢慢地,我對這個工作產生了感情。
有時候,別人給予機會,關鍵也看你是否認識得到并且把握住。我曾經遇到過好幾位嚴厲的上司。當我在葛蘭素史克還是一個初級銷售代表的時候,有一個英國老板對所有人英語要求很嚴格。我因為在內地廣州上中學,學的是俄語,英語并不好。他一聽到我發音不準,就讓我重復。有些人覺得苛刻就躲避,但是我覺得是難得的免費培訓機會。我寫的報告他用筆把錯誤的地方劃掉,一筆一筆的認真修改,我就把他改過的每一篇都留起來,當作學習資料看。
感恩心態幫助人
等我做到管理層,懷著感恩的心態,我也希望將我曾經受益的東西交給別人。1989年剛到西安楊森,員工都是從學校剛畢業或者醫院轉行做銷售的,完全不了解市場和管理。我開始擔任兩個角色:管理者和老師。像以前我老板那樣,手把手的教他們。寫報告、做產品計劃全部要用英語,而很多人在大學學的英語和實用還有差距,我也是一字一句的幫他們修改。
當時策劃拍一個30秒“息斯敏”的電視廣告,如何設計情節、編排場景、每個畫面估算時間,都沒有人懂。當時最常見的廣告就是簡單的一個廠長加聯系電話,中央臺可以給企業拍攝。但是我決定找專業的廣告公司做創意。當時找到三家:中廣聯作為新華社的下屬,和中央臺合作很好,上海廣告公司對落地上海這塊重要市場有幫助,另外是一家叫電揚的4A外資廣告公司。我是希望通過他們來培養我們的代表。怎么教?典雅做好的創意,我就去和他們討論、挑戰這個創意,而我的同事都在旁邊全程參與。通過具體的方案讓他們親身感受體會,而不是抽象教規。
無路可退的對策
很多當年同事目前在醫藥領域都獨當一面了,但他們都難忘在西安楊森的經歷。因為那是從瀕臨倒閉中東山再起。1989年很多跨國公司退出中國市場,西安楊森的產品是當年5月下線,只靠最初6千萬美金的投入,還背負著銀行20%利息的還貸,壓力都在銷售上。
當時為什么有勇氣把所有精力都投注到一個產品上,其實沒有后路的時候,我也沒有誰可以商量,總部的態度就是看你自我存活能力,不能自救就和其它跨國企業中國區一樣關門。無路可退,你就要冒一個“可以估算的風險”(countable risk)。付出的代價是可以計算的,但是要孤注一擲。當時必須選擇經營回報最大的產品,投入全部精力,如果平均用力每一個點的力度都不夠。就像打仗一樣,斯巴達克斯排列楔形戰陣,集中兵力找到對方一個突破口沖擊。結果通過“息斯敏”的成功,我們在8個月以后就實現了扭虧盈利。
“不要把自己的利益過多放在決策中”
此后在中美史克當總經理,遭遇到“康泰克”PPA成分被國家藥監局禁用,如何面對這個危機事件是我職業生涯中很關鍵的時刻。我分為了兩個階段處理,其他事情我都交給別人,首要任務是親自和媒體溝通,專門選擇在以前國際俱樂部酒店,那里比較安靜,和記者交流,前后大概見了有200個記者。我了解記者的需要,他們需要一些實在的事實來佐證,如果你交談閃爍其詞,他越要棄而不舍挖出些東西來。所以,不如首先就坦誠相見,告訴他們真實的情況,即使有些話不能公開報道,我也會很坦白告訴記者,但是告訴他這些話可能會對我有影響。
為什么有些企業現在危機公關的時候,仍然會選擇回避、沉默的消極方式,是因為決策者估計其對自身利益影響太多了。坦率地說,當年如果我處理“康泰克”危機的時候更年輕些,處在事業的上升期,可能我做出的決策也不會那么果斷。“康泰克”包含了兩個成分,一個是撲爾敏,另外一個是PPA。當時總部的CEO就提出了保守的意見,既然PPA遭禁,就保留撲爾敏成分繼續銷售。而我們中國部門認為,PPA是解決感冒血管充血等癥狀的,如果靠剩下的單一成分,就已經沒有了“康泰克”產品的優越性、療效,實際把產品的牌子給毀了。所以我覺得要對公司負責,堅持繼續研發新的代替成分,僅在二百多天后新配方的“新康泰克”就獲得審批重新上市,16個月后收入達到了4億多人民幣。
我想告訴年輕人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不要把自己的利益過多放在決策中,冒多少風險,承擔多少責任會成為你處理問題的出發點,考慮難免偏頗,有多好的決策都沒法做出來。有時候跳出小我,從全局考慮問題,往往出來的結果更好,反之也自然會惠及你個人。
以前抓住一、兩個仿制產品就可以市場大規模獲利的時代結束了。一些小的制藥企業,不僅要加強研發,隨著利潤空間越來越少,做到低成本高質量的生產,財務、成本整體管理能力更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