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敏砸冰箱
1985年,上任一年的青島電冰箱廠廠長張瑞敏當眾砸毀76臺不合格冰箱,制造了這家現已是全球第四大白電制造商的第一個“傳奇”。其他企業家身上也發生過類似故事:1980年,魯冠球將價值43萬元的產品當廢品賣掉;尹家緒剛就任長安汽車總經理時,下令當眾砸毀不合格汽車。對此后稱雄世界的中國制造業來說,這無疑是重要的里程碑,標志著商品短缺年代中國一代企業家質量意識的覺醒。
一汽三學豐田生產方式
1977年,日本11家汽車公司組成的代表團在參觀了一汽、上汽的車間后直率地對中國同選擇管理和產品質量提出批評。這激發了一汽學習豐田生產方式(TPS)的欲望。1978年,在一汽廠長劉守華帶隊下,20多位突擊學了幾句日語的管理精英在日本呆了半年。回國后,TPS開始在一汽實施,并在中國汽車業內推廣。此后在1990年代和2002年,又出現兩次學習TPS的熱潮。對渴望掌握制造業制勝之秘的中國企業來說,這一杜絕浪費的精益生產模式很快成為它們的管理圭臬。
瑪全球采購中心來到深圳
美國零售巨獸將食物儲藏地搬到中國。它在2006年從中國買走了180億美元商品,等于當年中國對美出口額的8.8%,并改變了中國制造的游戲規則;它是代工廠通向國際市場的快捷通道,也制造了利潤被壓榨的噩夢。
李書福造車
當2001年李書福拿到民營企業生產轎車的首張“準生證”時,同樣野心勃勃的民營企業家深受鼓舞。兩年后,隨著中國汽車業政策解禁,時代給了中國自主品牌汽車制造商成功的機會。
新浪網做內容門戶
1998年,王志東感到了新機會,他的四通利方因1年多來網絡直播98世界杯比賽成為最火爆的中文網站。四通利方與華淵網合并為新浪后,王大力鼓吹門戶概念。此后10年間,這家換了數任CEO的網站成了中國最大的新聞內容集散地,但流弊是,長期為其免費提供內容的傳統媒體卻無法分享增值收益。
平安的國際化團隊
沒有哪家中國金融企業擁有像平安這樣如此國際化的人才構成。在高層管理團隊的10人中,有一半是來自海外的國際管理專才,國內保險業超過90%的外籍專家都在平安。如此大規模的引進始于1998年,這也促使平安在審計、精算和核保核賠等制度規范以及服務方面成為業內影隨的對象。
李世鶴研發TD-SCDMA
1995年春,在美國一家大學的教室里,時任郵電部科技司司長的周寰與研究所總工程師李世鶴討論四天后,決定開發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TD-SCDMA。5年后,大唐集團提交的這一“中國標準”成為國際電聯認可的3G通信三大方案之一。如今,一個由中移動為代表的新產業群業已形成。
長虹降價
這是長虹前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倪潤峰的輝煌時代。1996年4月,中國進口彩電關稅下調12.5%,倪在此前6天將所有彩電降價18%—30%。同時迅速跟進,市場被撬動,長虹成為當年銷售冠軍。價格戰使產業洗牌,但也讓一些中國企業過于偏好營銷,削弱自主研發和產業升級的愿望。3年后,中國彩電業因降價戰首次全行業虧損。
思科起訴華為
2003年1月,思科決定在美國正式起訴華為,理由是侵犯知識產權。這場綿延了18個月的官司最后以雙方和解告終,對在國際市場初露鋒芒的華為來說,這是場不尋常的勝利。無獨有偶,當年的汽車業也發生了多例類似訴訟。這意味著中國企業的崛起開始讓跨國競爭對手擔憂;同時也是一個警示:中國企業再也沒有比此更深刻地感受到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性了。
中移動推出移動夢網
盡管已在中國存在2年,但直到2000年,短信才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一個產業。它更新了手機的定義;不僅是通信工具,而且日漸成為另一個媒體。中移動推出的“移動夢網創業計劃”更是帶動了產業鏈形成,讓互聯網公司找到另一個重要的贏利來源,從2002年第二季度開始,三大門戶網站相繼借移動數據業務扭虧為盈。2007年,中國的移動短信業務量達5921.0億條。
聯想聘任洋CEO
這是楊元慶獨自上路的正式開始。2005年5月1日,在宣布收購IBM PC業務完成的同時,楊接替柳傳志成為聯想集團的董事長,而CEO一角則由美國人斯蒂芬·沃德擔任。1年后,完成過渡期的沃德為阿梅里奧所替。聯想的國際化視野讓人贊賞,也成為中國企業里第一家任用西方CEO的公司。
中國第一筆風險投資
令1990年代中期的熊曉鴿頭疼的是,如何把海外資金輸送給饑渴的中國創業者。1993年6月,熊所在的IDG和上海市科委創立中國首家風險投資公司,太平洋技術風險投資(中國)基金。翌年,它和其它機構共出資300萬元試圖孵化出代理及游戲軟件開發商;北京前導軟件公司。
北京吉普合資
中國首例汽車業合資案未成正果。1983年,美國汽車公司(后并入克萊斯勒)與北汽成立北京吉普。在1980年代后期經歷短暫幸福后,這家合資企業再無大作為。但它反映了中國對待合資的態度;以市場換取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
江南春發明液晶屏廣告
他是這個在2008年將達到71.3億元市場規模的產業的締造者,也是讓廣告變得更加無孔不入的引發爭議者——一切都源于5年前江南春一個偶發的商業靈感。此后,他通過不斷并購,成為中國液晶屏廣告領域最有權勢的人物,并在2005年成為納斯達克新的中國明星。
四通MBO
1998到2003年的產權改革浪潮中,四通最早使用MBO工具進行改制并為美的等企業所效仿。主刀者段永基應該感到慶幸。由于過程中出現的諸多監管漏洞,這一輪國有資產的分享盛宴很快成了億萬富翁生產線,MBO在2004年后即被叫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