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打兩場一模一樣的戰爭,也沒有人能經營兩家一模一樣的公司,但這并不意味著商業活動是一場擲硬幣的游戲。它的確有一些原理和規則作為基礎,但杰出的公司和商業人物,是在這個基礎之上進發出的可能性。我們需要商業書籍,并非作為復制一個偉大公司的指南,而是需要激發新的可能性。下面15本商業書籍扮演的正是這個角色。
《迪斯尼戰爭》
作者:
詹姆斯·B·斯圖爾特
迪斯尼公司董事長艾斯納和迪斯尼家族的羅伊·迪斯尼之間的斗爭就像這家娛樂公司出品的動畫片一樣精彩。這本書從多個視角講述了這場權力斗爭
《巴菲特致股東的信》
作者:沃倫·巴菲特
巴菲特本人并沒有寫過書。但他每年都在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年報中給股東寫一封信,本書就是這些信的整理和匯編,它涵蓋了從企業治理到公司財務乃至收購兼并的廣泛內容
《誰說大象不能跳舞》
作者:郭士納
當一個龐然大物即將摔倒的時候,如何讓它重新站穩并且繼續前行?這是郭士納進入IBM時面臨的問題。這個技術外行用9年時間做了兩件最重要的事情:一是保持了IBM的完整;二是讓IBM從生產硬件轉變為提供服務。有關公司再造的最好樣板
《宏碁世紀變革》
作者:施振榮
臺灣IT教父施振榮在退休之前的著作,這本書不但講述了宏碁集團解決代工和自有品牌的沖突,確定專注、簡化、前瞻原則的二次再造宏碁的過程。這本書凝聚了施振榮33年從業經驗的經營管理智慧
《世紀大拍賣》
作者:
克里斯蒂婭·弗里蘭
當年,作為《金融時報》駐莫斯科記者,作者以大量細節記錄了這個共產黨國家如何在私有化的過程中無法遏制地滑向權貴資本主義。現在本書作者已成為《金融時報》美國版主編
《豐田生產方式》
作者:大野耐一
豐田前副社長大野耐一的這本書詳細介紹了豐田賴以成名的現場管理,但本書更具意義的內容也許是豐田生產方式與福特生產方式的比較
《影響力》
作者:羅伯特·西奧迪尼
商業的本質是交換,而交換通過談判達成,從這個意義上說:心理學至少在一半程度上決定著一個商業行為成功與否。這本書旨在解釋為什么有些人極具說服力,而另一些人容易受他人影響
《在一個不確定的世界》
作者:羅伯特·魯賓
這本書部分是政治回憶錄,部分是經濟分析,部分是對商業問題的看法,貫穿其中的是美國前財政部長魯賓的人生哲學——“一切都是不確定的”
《藍血十杰》
作者:約翰·伯恩
十位哈佛畢業的高材生,在二戰中將數字化管理模式運用于美國空軍后勤,戰后他們加盟福特汽車公司,把數字化管理引入現代企業,拯救了衰退中的福特
《花旗帝國》
作者:莫妮卡·蘭利
本書記錄了猶太移民之子桑迪·韋爾在華爾街正統勢力的排擠和蔑視中如何攀爬到事業頂峰,掌控全球規模最大的金融集團——花旗集團
《證券分析》
作者:
本杰明·格雷厄姆這本1934年出版的書仍是投資者的《圣經》,它第一次闡述了如何尋找“物美價廉”的股票和債券,這些方法也為許多投資大師遵循。這一切源于格雷厄姆對投資的洞察力:發現價值
《我在通用汽車的歲月》
作者:艾爾佛雷德·P·斯隆
通用汽車前董事長詳細描述了公司的戰略、持續經營、財務成長等方方面面,試圖告訴世人一個真實的通用汽車公司。1960年出版后,本書隨即成為經典,據說日本人從中學會了如何管理大企業
《公司的概念》
作者:彼得·德魯克
這本以通用汽車公司為研究對象的著作中,德魯克試圖探索這樣一個問題在工業社會中一個大型組織如何維持運轉,以及與這個社會的關系。這本書開創了一個新的學科:管理學
《贏》
作者:杰克·韋爾奇
作為一個職業經理人。杰克·韋爾奇幾乎獲得了這個角色能夠取得的一切:職業聲望和巨額酬金。這本充滿“格言”的書就像是一本“CEO指南”
《門口的野蠻人》
作者:布賴恩·伯勒
圍繞收購RJR納貝斯克公司,公司自己的管理團隊、KKR公司、第一波士頓三方展開激烈爭奪。這本書對于收購過程的精彩紀實讓人們第一次深入了解了私人股權投資(P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