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崛起
1993年7月15日,青島啤酒登陸香港聯交所,從此拉開了中國企業赴海外上市的大幕。這是中國企業與境外資本下場最初的對接,此后16年間,尊重資本的游戲規則、與資本博弈并學會利用資本的力量,成為中國商業成長的最重要一課

1995 海爾是海
在三株、飛龍和史玉柱武的瘋狂年代,帶領海爾走過10年的張瑞敏開始了這一代企業家的主動思考:中國企業如何基業長青?6年前捧著全國冰箱評比金牌喜悅不已的張瑞敏率先認識到質量將是未來取勝的關鍵,并提出“日清日高”的管理方法。一篇《海爾是海》,則是中國企業家第一次清晰地勾勒出公司的管理哲學、使命和戰略愿景

1995 中金誕生記
敢于冒險者獲得了獎賞。當很少西方金融家認識到開始加速的中國即將出現大量資金渴求時,摩根士丹利則通過一場漫長而艱苦的談判與中國建設銀行成立了第一家合資投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其首任總裁林重庚是這一交易重要的牽線人。在很長時間內,摩根士丹利憑此領先優勢毫不費力地穩居在華最大外資投行之位。

1996 還有多遠
“張樹新的”贏海威公司只存在了3年,但幾乎教育了整個中國關于互聯網的基本概念,它一度是中國最大的連鎖網吧,最大的民營電信網絡,第一個公司網和電子商務概念的實踐者。是年春天在北京中關村樹起的那幅廣告牌:“中國人離信息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成為一個新經濟時代到來的著名宣言

1997 奇瑞奇跡
從任何角度看,位于長江邊上的蕪湖都無法與中國汽車工業的圣地——長春或者武漢抗衡。但就在3間茅草屋里,35歲的尹同耀(左一)和他的20多位同事決定開始一場新的冒險:生產中國自主品牌的轎車。而其時,中國已成為通用汽車、本田等跨國公司群起逐鹿的新戰場。結果?僅用10年,奇瑞就成為中國第一家進入100萬輛俱樂部的自主品牌公司

1998 地雷陣還是萬丈深淵
中國經濟再一次面對嚴峻考驗:自上一年開始的亞洲金融風暴幾欲摧城,而國內也開始出現質疑產權改革的聲音。3月清冷的北京早晨,在新一屆政府的記者見面會上,朱镕基總理以慷慨之辭表達了堅持改革方向的決心。此后10年,以擴大內需、對外開放為主題的一系列政策調整,真正觸發了中國經濟騰飛的引擎

1999 被告黃炎田
廣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破產案成為亞洲金融風暴中中國坍塌的最大一座冰山。這家9年前成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一度成為中國對外投資最重要的窗口,但在破產時卻制造了高達243億元的外債,涉及130多家境外銀行。對其的清算成為檢驗中國在國際金融市場信譽的試金石。5年后,廣國投總經理黃炎田被判處有期徒刑14年。黃沒有上訴

2000 莊家呂梁
在缺乏監管和規則有效約束的年代,這位“K先生”堪稱梟雄。從組織7億資金重組康達爾(即后來的中科企業),到打通諸多機構的暗倉而在股市呼風喚雨,呂梁代表了中國證券市場初期最丑惡和暗黑的一面。3年后,中科創業股價操縱案宣判,但這位“控制上市公司、操縱二級市場股價、影響輿論的三位一體的超級莊家”卻至今負案遁逃

2001 偶像的黃昏
張朝陽、王志東、丁磊,他們代表了新的財富創造方式,他們是當年中國新經濟的三巨頭。但在互聯網泡沫破裂的劫波之后,昨日的狷狂已成傳說,向資本講述一個漂亮故事逐漸讓渡于贏利模式的真實考量

2002 仰融之謎
中國企業產權歸屬之爭最激烈的一幕在華晨上演。在仰融手里,它就像是資本的玩具,也一度成為中國汽車業最不安分的攪局者。但對國有資產的管理者來說,這位大膽越界者卻過于脫離“歷史情境”了

2003 信任與繁榮
在人類的任何時期,病毒都制造了比熱武器更為致命的進攻。一場由SARS引發的公共衛生災難很快演化為整個社會的危機,它觸發了我們對商業社會繁榮基礎的再次思考;在由權力社會向財富社會轉型的過程中,我們將為信任的缺乏付出多大的代價

2004 中國買家
這是中國企業向跨國公司身份轉變的最空前大膽的一次混合實驗——收購了IBM PC業務后的聯想,不啻是發動了一場內部國際化再造的革命,這也由此開啟了一個中國企業國際化的新紀年。但此后的數起海外收購整合失利案卻暗示了,試圖買入一個“世界席位”的想法還是過于樂觀了

2005 熱錢潮
對于在數年前就潛入中國的熱錢而言,現在它們有機會改寫失敗故事了。那些在硅谷造就多個財富神話的“造雨人”,現在希望用他們的點金之手打造中國的“思科”、“Google”

2006 血汗工廠?
成為“世界工廠”的幸福感還沒有持續很久,中國制造第一次成了“被告”。肇始于郭臺銘旗下富士康集團的“血汗工廠”風波,很快蔓延為對中國低成本制造的全面質疑,接下來的更多挑戰則是質量、安全、環保、資源消耗……在某種程度上,這也可視之為一個進步年代的開始

2007 宗慶后的戰爭
這是中國商業史上最激烈的一次合資沖突——用20年時間把娃哈哈打造成中國最具競爭力的飲料帝國的宗慶后,他與合資方法國達能集團的恩怨糾葛暴露了中國融入全球化浪潮的另一面:兩種商業文化、兩種思維模式對話的艱難和碰撞的痛苦


2008 多難興邦
災難重塑了這個國家的動人氣質。一場8.0級的大地震讓處于轉型期的迷失于拜金主義的一代中國人重新發現了內心的愛、勇氣和對痛苦的感同身受。這是改變中國的一天,請相信——抵抗之后,會有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