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 文物收藏家,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館長及創始人
對專業經紀人的信任將是企業家成為真正“玩家”的標志
文化消費時代已經來臨,這和以前是不一樣的。這會促進社會品質的改變,需要適應。大部分人的心理不適都是由社會庸俗的一面引起的。現在的中國既缺失了自己的文化,又沒有吸收別人的文化,所以城市中的很多建筑都不倫不類,非常難看。在文化消費時代,至少會讓人從美學角度注意這些事。
我們過去認為文化消費就是看電影,我們小時看電影是露天的,就不愿意花錢。現在不一樣了,我看到最新的中國電影報告說,現在一年的電影觀眾數量是鼎盛時期的1/400,那時有200億人看,現在只有5000。我說的文化消費,指的是“純文化”,而不是“亞文化”。“純文化”不是派生出來的,而是文化的本意,是直接而不是間接的文化現象。不管深淺,“純文化”消費的改觀都需要一代人的時間,同時還需要良好的文化環境,比如培養人們關注內容而不是形式。像電影這樣的“亞文化”消費,是不太追求美學素養的,比如人們并不能通過電視劇來提高美學素養,但通過戲劇就可能,所以戲劇現在開始活躍起來。收藏也屬于“純文化”。
中國企業家開始進行精神享受的階段也會逐漸到來。目前的企業家因為根基打得不好,并不太可能去消費文化,他們內心并不真正喜歡,大多是源于虛榮或追逐時尚。美學需要在年輕時就訓練,不是單純依靠個人努力就可以實現的。但下一代優秀企業家會不一樣,因為他們都受過良好教育。
同時專業化階段也會逐漸到來。西方知名的大收藏家無一例外都有經紀人,而中國人不相信別人。通常所說的文化消費,都是指大眾的文化消費,與投資無關。而我所說的經紀人制度,有兩個極端:一個是單純為了投資、賺錢,需要別人來幫我;另一種極端消費是不為賺錢,每年拿出1個億來,就想做個博物館。這兩種情況都不代表大眾。
收藏的工作應該交給專業人士負責,企業家明白這個道理的時候,他們將會邁上一個很高的臺階。當然,中國的經紀人制度也非常不完善,但慢慢會有的。前提是要有大企業帶頭,如果想要做文化方面的投資,做好預算以后,要放心交給專業團隊。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專業團隊會隨著經濟發展逐漸出現。現在很多企業家信任我,因為我做成的事大家都看得見。一個人的品德和技術要靠長時間證明,所以會漸漸出現一些這樣的單個個人,再由個人逐漸過渡到專業機構。但這種機構的出現,我覺得至少需要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