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cénɡ]幾何(hé)時,有相當多的家長錯誤地將笨(bèn)與勤奮(qínfèn)畫起等號來,認為只有笨的人拙(zhuō)的人才要勤奮。很少聽到家長夸孩子勤奮的:孩子成績進步了,他們很喜歡說這孩子就是懶,要是像某某那樣勤奮,成績肯定會更好,仿佛勤奮是笨學生的事。甚至,喜歡夸大地說孩子在家里是怎樣的不用功,怎樣的好[hào]玩,這“不勤奮”似乎可以賺(zhuàn)回不少面子。久而久之,孩子會覺得只有笨的人才要勤奮,而聰明的人是不需要勤奮的。在家長的長期誤導(wùdǎo)下,有些孩子在學校故(ɡù)意表現出不勤奮的樣子,甚至還要讓人知道他的不勤奮,以此來顯(xiǎn)示他的聰明。結果,成績退步了,基礎變差了。
所以,希望家長與孩子都能認識到:勤奮是一種美德,是一種終生受益(yì)的好習慣。什么是天才?偉大的科學家愛迪生說過:“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línɡ)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也就說真正的天才是不存在的,勤奮才是天才的必由之路。很多名人大家,給我們作出了榜(bǎnɡ)樣。
張芝(zhī)是后漢著名的書法家。他年輕時就勤學苦練,尤擅(shàn)長草書。家里買來的絹帛(juànbó)必定先用來習字,而后再染(rǎn)。他在池(chí)邊習字,池水都被染成了黑色,可見其勤奮程度。勤奮最終使他成為了一代書法名家。
而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方仲(zhònɡ)永五歲就會作詩了,可謂(wèi)是天才,可是他的父親貪圖小利,不讓仲永學習,最終使仲永成為一個平庸(yōnɡ)的人。可見天才如果不勤奮也會被埋沒[máimò],甚至成為蠢(chǔn)才,何況很多人的天資還稱不上“天才”呢!
愛因斯坦(tǎn)說過:“在天才和勤奮兩者之間,我毫不遲疑(yí)地選擇勤奮,她是幾乎世界上一切成就的催(cuī)產婆。”作為家長的你,要注意培養孩子勤奮的習慣,勤奮是最值得稱贊的美德!并在平時的工作與學習中能夠給孩子起一個表率[shuài]作用,用你們的行為告訴孩子,父母的一切榮譽(yù),家里的一切收入都是靠勤奮得來的。讓孩子知道,如果不努力,即使是好芝麻也榨(zhà)不出好香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