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他被學界譽為“文化昆侖”,他被世人奉為“國學大師”,他生前身后都具有很大的魅力,無數人曾慕名想接近他,都被他婉言拒絕。原外長李肇星在重慶高校演講時,還風趣地講述當年被其婉拒的經歷,并且引用了他那句極具告示性的話“如果一個人覺得雞蛋好吃,又何必非要見下這個蛋的老母雞呢?”他就是已故的國學大師錢鐘書先生。錢先生學問鑄成高山,風范惠及世人。今天,我們雖再也不能見到他本人,但我們仍能通過他的作品觸摸到他的靈魂,感受他淵博睿智風趣幽默的風格。
【一號美文廳】
窗
我常想,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劉熙《釋名》說:“窗,聰也;于內窺外,為聰明也。”正跟凱羅《晚歌》起句所謂:“雙瞳如小窗,佳景收歷歷。”同樣地只說著一半。眼睛是靈魂的窗戶,我們看見外界,同時也讓人看到我們的內心;眼睛往往跟著心在轉,所以孟子認為“相人莫良于眸子”,梅特林克戲劇里的情人接吻時不許閉眼,可以看見對方有多少吻要從心里上升到嘴邊。我們跟戴黑眼鏡的人談話,總覺得捉摸不住他的用意,仿佛他以假面具相對,就是為此。據愛戈門記一八三○年四月五日歌德的談話,歌德恨一切戴眼鏡的人,說他們看得清楚他臉上的皺紋,但是他給他們的玻璃片耀得眼花______(liáo)亂,看不出他們的心境。窗子許里面人看出去,同時也許外面人看進來,所以在熱鬧地方住的人要用窗簾子,替他們的私生活做個保障。晚上訪人,只要看窗里有無燈光,就約略可以猜到主人在不在家,不必打開了門再問,好比不等人開口,從眼睛里看出他的心思。關窗的作用等于閉眼。天地間有許多景象是要閉了眼才看得見的,譬如夢。假使窗外的人聲物態太______(cáo)雜了,關了窗好讓靈魂自由地去探勝,安靜地默想。有時,關窗和閉眼也有連帶關系,你覺得窗外的世界不過爾爾,并不能給予你什么滿足。你想回到故鄉,你要看見跟你分離的親友,你只有睡覺,閉了眼向夢里尋去,于是你起來先關了窗。因為只是春天,還留著殘冷,窗子也不能整天整夜不關的。
(選自《寫在人生邊上》,有刪節)
思考練習
1.根據拼音在文中橫線上填寫正確的漢字。
2.本文題目是《窗》,選段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來寫人的眼睛?
3.怎樣理解畫線的句子中“同樣地只說著一半”的意思?
4.你同意文段中作者的觀點嗎?請談談你的看法。
【二號美文廳】
說笑
笑是最流動、最迅速的表情,從眼睛里泛到口角邊。東方朔《神異經·東荒經》載東王公投壺不中,“天為之笑”,張華注說天笑即是閃電,真是絕頂聰明的想象。據荷蘭夫人的《追憶錄》,薛德尼·斯密史也曾說:“電光是天的詼諧。”笑的確可以說是人面上的電光,眼睛忽然增添了明亮,唇吻間閃爍著牙齒的光芒。我們不能扣留住閃電來代替高懸普照的太陽和月亮,所以我們也不能把笑變為一個固定的、集體的表情。經提倡而產生的幽默,一定是矯揉造作的幽默。這種機械化的笑容,只像骷髏的露齒,算不得活人靈動的姿態。柏格森《笑論》說,一切可笑都起于靈活的事物變成呆板,生動的舉止化作機械式。所以,復出單調的言動,無不惹笑,像口吃,像口頭習慣語,像小孩子的有意模仿大人。老頭子常比少年人可笑,就因為老頭子不如少年人靈變活動,只是一串僵化的習慣。幽默不能提倡,也是為此。一經提倡,自然流露的弄成模仿的,變化不拘的弄成刻板的。這種幽默本身就是幽默的資料,這種笑本身就可笑。一個真有幽默的人別有會心、欣然獨笑,冷然微笑,替沉悶的人生透一口氣。也許要在幾百年后、幾萬里外,才有另一個人和他隔著時間空間的河岸,莫逆于心,相視而笑。假如一大批人,嘻開了嘴,放寬了嗓子,約齊了時刻,成群結黨大笑,那只能算下等游藝場里的滑稽大會串。國貨提倡尚且增添了冒牌,何況幽默是不能大批出產的東西。所以,幽默提倡以后,并不產生幽默家,只添了無數弄筆墨的小花臉。掛了幽默的招牌,小花臉當然身價大增、脫離戲場而混進文場;反過來說,為小花臉冒牌以后,幽默品格降低,一大半文藝只能算是“游藝”。
所以,幽默至多是一種脾氣,決不能標為主張,更不能當作職業。我們不要忘掉幽默的拉丁文原意是液體;換句話說,好像賈寶玉心目中的女性,幽默是水做的。把幽默當為一貫的主義或一生的衣食飯碗,那便是液體凝為固體,生物制成標本。就是真有幽默的人,若要賣笑為生,作品便不甚看得,例如馬克·吐溫。自十八世紀末葉以來,德國人好講幽默,然而愈講愈不相干,就因為德國人是做香腸的民族,錯認幽默也像肉末似的,可以包扎得停停當當,作為現成的精神食料。幽默減少人生的嚴重性,決不把自己看得嚴重。真正的幽默是能反躬自笑的,它不但對于人生是幽默的看法,它對于幽默本身也是幽默的看法。提倡幽默作為一個口號、一種標準,正是缺乏幽默的舉動;這不是幽默,這是一本正經地宣傳幽默,板了面孔地勸笑。
大凡假充一樁事物,總有兩個動機。或出于尊敬,例如俗物尊敬藝術就收集古董,附庸風雅。或出于利用,例如壞蛋有所企圖,就利用宗教道德,假充正人君子。幽默被假借,想來不出這兩個緣故。然而假貨畢竟充不得真。西洋成語稱笑聲清揚者為“銀笑”,假幽默像攙了鉛的偽幣,發出重濁呆木的聲音,只能算鉛笑,不過“銀笑”也許是賣笑得利,笑中有銀之意,好比說“書中有黃金屋”;姑備一說,供給辭曲學者的參考。
(選自《寫在人生邊上》,有刪節)
思考練習
1.本文是針對什么問題來寫作的?作者的觀點是什么?
2.簡要概括文章第一段論述的內容。
3.本文在論證時主要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試舉例說明。
【三號美文廳】
論快樂
在舊書鋪里買回來維尼的《詩人日記》信手翻開,就看見有趣的一條。他說,在法語里,喜樂這個名詞是“好”和“鐘點”兩字拼成,可見好事多磨,只是個把鐘頭的玩意兒。我們聯想到我國的說法,也同樣意味深長,譬如快活或快樂的“快”字,就把人生一切樂事的飄瞥難留,極為清楚地指示出來。所以我們又慨嘆地說:“歡娛嫌夜短!”因為人在高興的時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無聊,愈覺得日腳像跛了似的,走得特別慢。
“永遠快樂”這句話,不但渺茫得不能實現,并且荒謬得不能成立。快樂的決不會永久;我們說永遠快樂,就像說四方的圓形,靜止的動作一樣自相矛盾。在高興的時候,我們空對瞬息即逝的時間喊著說:“逗留一會兒吧!你太美了!”那有什么用!你要永久,你該在痛苦里去找。不講別的,只要一個失眠的晚上,或者有約不來的下午,或者一課沉悶的聽講——這許多,比一切宗教信仰更有效力,能使你嘗到什么叫做“永生”的滋味。人生的刺,就在這里,留戀著不肯快走,偏是你所不留戀的東西。
快樂的人生里,好比引誘小孩子吃藥的方糖,更像跑狗場里引誘狗賽跑的電兔子。幾分鐘或幾天的快樂賺我們活了一世,忍受著許多痛苦。在我們追求和等候的時候,生命又不知不覺地偷度過去。也許我們只是時間消費的籌碼,活了一世不過是為那一世的歲月充當殉葬品,根本不會享受到快樂。但是我們到死也不明白是上了當,我們還理想死后有個天堂,在那里——感謝上帝!我們終于享受到了永遠的快樂。你看,快樂的引誘,不僅像電兔子和方糖,使我們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釣鉤上的魚餌,竟使我們甘心去死。
穆勒曾把“痛苦的蘇格拉底”和“快樂的豬”比較。假使豬真知道快活,那么豬和蘇格拉底也相去無幾了。豬是否快樂得像人,我們不知道;但是人會容易滿足得像豬,我們是常看見的。把快樂分為肉體和精神兩種,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盡管快樂的原因是肉體上的物質刺激。小孩子初生下來,吃飽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雖然他身體感覺舒服。緣故是小孩子的精神和肉體還沒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狀態。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假使你覺得快活,并非全因為澡洗得干凈,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輕松的靈魂可以專注肉體的感覺,來欣賞,來審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將離別時的筵席,隨它怎樣烹調得好,吃來只是土氣息、泥滋味。那時刻的靈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見陽光,撕去皮的傷口怕接觸空氣,雖然空氣和陽光都是好東西。快樂時的你,一定心無愧怍。假如你犯罪而真覺快樂,你那時一定和有道德、有修養的人同樣心安理得。有最潔白的良心,跟全沒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
發現了快樂由精神來決定,人類文化又進一步。發現這個道理以后,從此世界上沒有可被痛苦完全屈服的人。發現了精神是一切快樂的根據,從此痛苦失掉它們的可怕,肉體減少了專制。精神的煉金術能使肉體痛苦都變成快樂的資料。于是,燒了房子,有慶賀的人;一簞食,一瓢飲,有不改其樂的人;千災百毒,有談笑自若的人。所以我們前面說,人生雖不快樂,而仍能樂觀……這種快樂把忍受變為享受,是精神對于物質的大勝利。靈魂可以自主——同時也許是自欺。能一貫持這種態度的人,當然是大哲學家,但是誰知道他不也是個大傻子?
是的,這有點矛盾。矛盾是智慧的代價。這是人生對于人生觀開的玩笑。
(選自《寫在人生邊上》,有刪節)
思考練習
1.文章反復論述了對“快樂”的種種理解,得出的結論是什么?
2.文章第三段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
3.文章第四段畫線句子直接論證的觀點是什么?
4.旁征博引、風趣幽默是錢鐘書先生為文的一大特點,請你從文中選擇一兩句你比較欣賞的話作賞析。
本期參考答案
《文化昆侖屹立學界 大師風范長留人間》
一號美文廳:
1.繚嘈2.在作者看來,房屋的窗和人的眼睛有很大的關聯性,因此在寫《窗》這篇文章時,作者就用了大量文字來寫人的眼睛與“窗”作類比。3.眼睛是靈魂的窗戶,我們看見外界,同時也讓人看到我們的內心;而畫線的引文只提到了從窗內往外看這個意思,因此說“只說著一半”。4.我同意作者的觀點。屋子的窗戶就是主人了解外界、外界探究屋內的一個渠道,很像人的眼睛一樣。(言之有理即可)
二號美文廳:
1.本文是針對有人提倡幽默這一問題來寫作的;作者的觀點是“幽默至多是一種脾氣,決不能標為主張,更不能當作職業。”2.刻意地提倡幽默產生的種種不良后果。3.比喻論證;例:這種機械化的笑容,只像骷髏的露齒,算不得活人靈動的姿態。舉例論證;例:自十八世紀末葉以來,德國人好講幽默,然而愈講愈不相干,就因為德國人是做香腸的民族,錯認幽默也像肉末似的,可以包扎得停停當當,作為現成的精神食料。
三號美文廳:
1.“快樂由精神來決定”或者“精神是一切快樂的根據”。2.比喻論證。3.一切快樂的享受都屬于精神,盡管快樂的原因是肉體上的物質刺激。4.示例:文中用“飄瞥難留”形象地詮釋了一個“快”字;用“日腳像跛了似的”比喻了一個“慢”字。前者不僅詮釋了詞義,而且把人生對快的感受也具體地表達了出來;后者所打的比方,說日頭有腳步且跛,怎么能快得起來?比喻機智、恰切、有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