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圍棋已經老態龍鐘”,這樣的論調出現大概有十年左右了。的確,自從韓國人掌握世界棋壇權杖,曾經的“圍棋王國”日本在國際舞臺上一蹶不振,昔日的超一流棋士被視若尋常。到今天,中韓爭霸愈演愈烈,而日本的七大冠頭銜得主幾乎完全無力插入到這樣的競爭之中。這樣的情形在女子棋界和業余棋界同樣存在,日本圍棋已經全方位落伍。
更嚴重的是,在日本國內,圍棋人口萎縮,愛好者多數是老年人,《棋魂》曾經掀起的圍棋熱潮并沒有催生大批具有真正競爭意義的年輕棋迷,圍棋只是作為時尚刮過一陣風而已。
事實上,“老”并不完全是壞事,很多哲理需要歲月沉淀之后才能真正體會。日本現代圍棋也是一直盛產宿將的,許多大棋士都是在三四十歲甚至五十歲以后才達到棋士生涯的巔峰,這也是日本現代圍棋一道獨特的風景。
新人輩出或者老將彌堅并不是圍棋發展程度好壞的區分標志,我們喜見新人嶄露頭角,我們也愿意同老將們一起回味滄桑往事,秦漢勁風,唐宋柔月,一樣怡人。
之六 秦時明月漢時關老與新并非盛與衰的標志
今年三星杯外卡頒給了日本老牌超一流小林光一,作為與聶衛平、曹薰鉉同輩的直接競爭對手,小林現在雖然已不復當年雄風。但他仍在第一線奮斗著。比小林更年長的林海峰、石田芳夫等人一樣還在與后輩們較量著,他們似乎沒有“退休”的概念。
老去詩名不厭低
2008年諾貝爾文學獎剛剛揭曉,法國作家克萊齊奧獲得殊榮。四十年前被授予這一獎項的是一名日本人——川端康成。川端先生的名著很多,其中《名人》歷來被圍棋界津津樂道。《名人》取材于現實事件,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紀實文學。秀哉號稱“不敗名人”,直到引退棋才被木谷實擊倒,凄涼謝幕,日本圍棋從那一刻起也正式進入現代史。當時風華正茂的木谷實、吳清源成為日本現代圍棋的第一代巨匠,他們后來以不同的方式引領日本現代圍棋大放光芒。
秀哉引退之時已經64歲,他是在34歲時襲本因坊位的。秀哉不算特別的天才,他主要依靠后天的努力成為日本棋界領袖。日本一向以圍棋為“道”,“道”是講究修業的,而修業不止是技術上的錘煉,還有人格、品質上的不斷提升,如果達不到相當的年紀,沒有一定的生活積累,那修業就是不完整的。所以后來坂田榮男說“四十歲以后才能成為名人”,這并非功成名就后的倨傲之語,而是無數長夜孤燈的枯坐得出的生命感悟。
天才如吳清源者也是于30多歲才達到棋士生涯的巔峰,與今日的李昌鎬、李世石不足二十歲便號令天下群雄大為不同。所以,日本現代圍棋史上,“大器晚成”者屢屢涌現,而早期的天才也往往能奮戰到老邁之時,少有成為方仲永者。吳清源的師兄橋本宇太郎自小就有“天才宇太郎”之美譽,但最終讓他名垂棋史的卻是中年之后屢奪大賽桂冠并創建關西棋院,更在第一線馳騁到八十余歲,真是一顆“不老松”!
本因坊九連霸的高川秀格先生初次成為本因坊時已經37歲,到了53歲他還能戰勝林海峰登基名人寶座。現代圍棋史上第一位九段藤澤朋齋年少成名,直到50多歲還能在快棋賽中奪冠。
有些棋士名頭不如以上幾位大師響亮,成就也有所遜色,但一樣長期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不時露一下崢嶸。半田道玄的名字是現在的年輕棋迷所陌生的,他與木谷實、關山利一等師出同門,44歲成為九段,45歲奪取王座桂冠,49歲獲十段稱號,50歲再取王座,是當時影響力頗大的棋界大豪。宮下秀洋是本因坊秀哉門下,多次獲得棋戰冠軍,中盤力量強大,被稱為“福島的猛牛”。島村俊廣年齡長于吳清源,卻能在65歲時擊敗新秀苑田勇一勇登天元寶座,令人感慨。
為當今棋迷所熟知的還有藤澤秀行的“五十歲以后才漲棋”和66歲奪取王座;曾經作為新人沖破坂田王朝鐵幕的林海峰現在是最著名的“常青樹”、“不死鳥”,他至今仍在一步一個腳印提高著自己的職業對局數字紀錄。這樣的老將我們豈能以“老朽”視之、并因此得出“日本圍棋老邁不堪”的結論呢?面對這些歷經滄桑的老英雄,我們只有感佩。
其實,老,不是日本圍棋的弱點所在,老將恰是他們的巨大財富。只是。如今的日本圍棋整體受到極大沖擊,他們的圍棋理論被顛覆,集體的贏弱使得“老邁”問題掩蓋了落伍的本質。
客觀去看待日本圍棋的“老化”吧,圍棋不是只屬于年輕人的項目,能與歲月抗爭到底的棋士更值得我們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