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棋類的項目要求及比賽特點來看,心理素質是棋類選材的重要依據,它主要包括記憶、意志、智力、神經類型及興趣五個方面的內容。并按年齡和入隊層次劃分了三個階段,作為棋類選材的參考。
關鍵詞 棋類項目;心理;心理選材
一、棋類運動選材應重視心理選材
棋類運動項目是智力性的體育競技項目,它的特點是比賽時間長,斗智力,斗體力,運動壽命長。本人在長達二十年的比賽中能保持前六名。全國性、亞洲性、世界性的比賽,每賽一局都要好幾個小時,每次大賽一般都要半個月以上。
棋類運動員的選材不像其它體力項目,有不同的要求,棋類比賽是在神經緊張的狀態下進行的腦力活動。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發揮大腦的競技能力,保持最佳的競技狀態,這些主要受心理技能影響。如思維、記憶、直覺、意志,以及個性心理特征,因此我認為,心理素質是棋類選材的重要依據。
二、棋類運動員心理選材的內容和方法
由于棋類項目有它的特殊性,與體型、生理指標要求不高。除智商(IQ)測試外,大多數指標都不能用測量儀器來準確獲得,使我們的自動檢索工作有一定難度。目前國內外教練都是憑經驗和一些非儀器的測試方法來評定各項指標的。
棋類運動員心理素質自動檢索內容和方法如下:
(一)記憶記憶是棋類運動員心理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棋賽過程中,運動員必須憑記憶來動用所學過的理論知識和實戰經驗來隨機應變。作為一名優秀棋手,其記憶的品質,如記憶的速度比一般人高。象棋男子世界冠軍胡榮華能蒙上眼睛同時對弈二十多局棋,這說明他的速記和記憶非常精確。中國國際象棋特級大師葉江川不翻閱筆記,能夠擺出十多年前研究過的對局……可見優秀棋手的記憶是令人信服的。
(二)意志棋類比賽的另一個特點是時間長,艱苦的比賽要求運動員要有頑強的意志。例如在1997年全國冠軍比賽上,湖北有一名將由于信心好,在比賽中段,靠頑強的意志取得五連勝,最后奪冠。與之相反,由于害怕對手,驚慌失措,棋手就會江河日下,面目全非。我省一名運動員在比賽中連負五局,最后名落孫山。因此教練員可以通過觀察運動員多次在連續的比賽和訓練中情緒的表現,和水平的發揮,來評定其意志品質的優劣。
(三)智力棋類運動是一項智力的競賽。根據對全國棋類少年冠軍賽名列前三名小棋手的智力測試,結果表明他們的智商均在130以上。現在理論認為,棋類項目基礎上要求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其智商不能低于130,而省市級棋隊的自動檢索標準不能低于110,另外文化學習和智力關系比較密切。對運動員選擇時,文化學習成績,尤其是語文、數學的成績,也作為評定智力的參考依據。
(四)精神類型棋類項目是雙方運動員在比賽中斗智力的競賽,適于活潑型、安靜型的精神類型者。1992年北京對幾名國際象棋運動員出身的教練進行類型測試,結果表明安靜型、活潑型的占80%。其中獲得國家大師以上稱號的教練都是活潑型和安靜型的。活潑型的教練代表有:特級國際大師呂欽、胡榮華等,安靜型的教練代表有:國際特級大師徐俊等。
(五)對棋有興趣就是說棋癮大。它是挑選棋類運動員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如果對棋興趣不大,下棋就沒有動力,以致運動員沒有敏銳的棋感,豐富的棋藝想象力。著名特級大師謝軍、葉江川等事業的成功,都與他們自幼就對棋有著濃厚的興趣分不開。棋類教練員一般根據運動員訓練自覺性和靈巧性的程度來評定其對棋興趣濃厚的程度。
上述五個因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個緊密相連的系統。如智力超常的人可以根據他對某一學科的興趣而成為文學家、數學家等等。但如他對棋沒有興趣,是不會成為一名優秀棋手的。如興趣和意志高的人可以在某種程度彌補智力偏低的不足。由此可見,棋類項目選材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教練員須把各項心理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和評定,并有待今后不斷地探討。
三、棋類項目心理選材的階段劃分
(一)選人業余體校:6至10歲,身體健康,智商100以上,文化學習好,語文成績突出者。對棋有一定的興趣,經過啟蒙教育和訓練,能掌握最基本的象棋知識,基本消滅“盲棋”。
(二)選人省市級棋隊:11至15歲,身體正常,在業余體校是成績優良的尖子,對棋有濃厚的興趣,能自覺訓練,棋感好,記憶力強,掌握初、中級的棋藝理論知識,有一定的計算能力。
(三)選人國家隊:16至23歲,具有良好的思維能力,看譜能過目不忘。能進行一般的蒙目棋練習,對棋譜有自己的見解,掌握大量中、高級理論知識,有較強的算度。
對以上三個階段的選材,必須注意個體和性別的差異。如男女有別,在兒童時期男女思維,記憶差異較小,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差異也會增加的。因此,教練員在選材時應注意這些情況。
編輯 老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