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三 夢里不知身是客——趙治勛:趙越實地與模樣
趙治勛是日本圍棋的“異類”,他客居異國,卻在這里實現所有的人生夢想。
《超越實地與模樣》是趙治勛的一本經典著作,薄薄的一本,但有人說它“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趙治勛的圍棋思想也正如書名,一直在摸索與超越之中。
趙治勛的棋風該怎么定性呢?一般大家認為他是極度喜好實地的棋風,甚至有些貪婪。很多棋走得過分,顯得境界不高。但是他的治孤能力極強,對手一旦抓不住他的過分之處,就會被他得手。總之,趙治勛的棋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棋,與高揚理想主義大旗的武宮正樹相比,他是徹頭徹尾的現實主義者。
職業棋手對圍棋的理解是不會像業余棋手這樣表面化的,對趙治勛來說,他之所以很多時候選擇取地,是因為自己對擴張模樣沒有信心。取地是他覺得比較適合自己的一種戰法,僅此而已。
取地也罷,取勢也罷,對于一名職業棋手,這都是“基本功”,每一種都可以運用自如。其實趙治勛也曾經走過大模樣作戰的棋的,在他年輕的時候,三連星是他經常走的開局。但是在與坂田榮男的日本棋院選手權爭奪戰中,他遭到了二連勝三連敗的大逆轉,這讓他對自己“擴張模樣”的棋產生了懷疑,漸漸不再走三連星了。不過在成為頂級棋士之后,趙治勛仍然會不時走幾次“三連星”、“高中國流”的大模樣布局,而且是在大勝負的關鍵時刻。當然,他不會像武官正樹那樣毫無顧忌地去擴張模樣,而是根據局面,及時轉化為撈取實地的棋。這大概也正符合他的圍棋理論吧——取地、取勢并不是矛盾的兩面。
趙治勛最讓人難忘的是他恐怖的計算能力,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頑強——在任何細小的地方都要反復計算,讓人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而且這樣長考的結果經常會適得其反——因為思考過度而走出不合適的招法,導致局面一落千丈。
早在“韓國流”異軍突起之前,“日本第一人”還是無可爭議的“天下第一”時,趙治勛行棋的獨特風格就被人們認為是貫穿了強烈的民族性格在內。工藤紀夫曾評價說:“同為職業棋手,看了趙君的棋才明白,要想奪取棋圣就必須算到如此深的地步才行!”趙治勛仿佛就是憑借超強的戰斗力成為棋界王者的,以至于韓國本土棋手在世界大賽上初露崢嶸時,眾人都以為他們的風格是與趙治勛一脈相承,韓國人的天性就是喜好頑強的貼身角斗。
這或許是一個誤解,趙治勛的棋實在與霸道甚至有些蠻橫的“韓國流”頗有不同。在日本留學的韓裔棋手中另兩位出類拔萃者是柳時薰和趙善津,他們的棋都大氣而扎實,是比較典型的日本“本格派”。比他們更早接受日本棋道熏陶的趙治勛當然也走的是“正道”,只是天才的他在其中融入了自己對圍棋的理解。
做一名真正的大棋士光有幾分才能遠遠不夠,更要在前人發掘的理論中輸入自己的思想。木谷實的偉大就在于他從不限制門下弟子的思想,每一種風格都可以自由自在地進行嘗試。趙治勛是入門較晚的弟子,他可以盡情地吸收各位師兄不同棋風的養料,再創造出最適合自己的風格來。
看趙治勛下棋最容易想到的形容詞就是“驚心動魄”。他的每一步棋都要發揮出最高的效率來,即使局面已經大優也決不妥協,以至常讓人感覺“過分”。趙治勛被譽為“勝負師”,是說他對勝負的執著棋界無人可出其右,但他從不會為了一盤棋的勝負放棄自己的信念。要趙治勛不求進取地平穩贏個一兩目或許比讓他輸棋還難受。只要有最強的手段就要施放出來嘗試一番,哪怕為此好局痛失也在所不惜,這一點趙治勛在與武官正樹的爭斗中表現得最為淋漓盡致。
從個人喜好角度,是很想把趙治勛列在吳清源和李昌鎬之后,排在現代圍棋大師的第三位的。你可以說趙治勛的圍棋思想不如吳清源,趙治勛的圍棋戰績不如李昌鎬。但換一個角度,是不是可以說趙治勛的戰績不遜吳清源,趙治勛的圍棋思想不遜李昌鎬呢?
超越了實地與模樣的趙治勛是不是也能超越勝負與年齡呢?對于競技圍棋,他曾是王者,而且還期望著再做王者。對于本質的圍棋,他只是位老兵,做著自己該做的一切。